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2-儒藏 -06-小学

4-康熙字典-清-张玉书-第199页

】□與戾同。【史記司馬相如傳】盭夫爲之垂。【張揖註】狼戾之夫也。【前漢膠西于王傳】爲人賊盭。【註】古戾字。【史記】作戾。 又違也。【前漢張耳□餘贊】何鄉者慕用之誠,後相背之盭也。 又疾名。【賈誼治安策】病非徒瘇也,又苦□盭。【師古註】□同蹠。言足蹠反戾,不可行也。 又胝也。【呂氏春秋】□有惡人,長肘而盭。 又山名。【史記霍去病傳】率戎士踰烏盭。 又與綟通。【前漢百官公卿表】諸侯王金璽盭綬。【註】盭,草名。出琅邪平昌縣,似艾,可染綠,因以名綬也。【晉書載記】作綠綟綬。 又【廣韻】練結切【集韻】力結切,□音□。義同。 【說文】本作□。省从□,讀若戾。【徐鉉曰】□者繫辠人見血也。弼戾之意。【說文長箋】亦作□。
目 【午集中】【目字部】 目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莫六切,音牧。【說文】人眼,象形,重童子也。【春秋元命苞】肝之使也。【韓詩外傳】心之符也。【禮郊特牲】氣之淸明者也。易說卦離爲目。【註】南方之卦,主視。故爲目。【書舜典】明四目。【註】廣四方之視,以決天下壅蔽。 又【博雅】視也。凡注視曰目之。【史記□丞相世家】□平去楚,渡河,船人疑其有金,目之。 又動目以諭也。【前漢高帝紀】范增數目羽擊沛公。 又含怒側視也。【周語】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又【小爾雅】要也。【周禮春官】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四曰巫目。【疏】是要目之事。 又見也。【公羊傳桓二年】內大惡諱,此其目言之何遠也。【註】目,見也,斥見其惡也。 又稱也。【穀梁傳隱元年】段,鄭伯弟也。以其目君,知其爲弟也。【註】謂稱鄭伯。 又條目。【論語】請問其目。【註】條件也。【前漢劉向傳】校中祕書,各有條目。 又節目。【禮學記】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方氏曰:節則木理之剛,目則木理之精。 又題目。【後漢許劭傳】曹操微時,常求劭爲己目。【註】命品藻爲題目。【晉書山濤傳】甄拔人物,各有題目,時稱山公啓事。 又凡目。【周禮天官小宰】師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目。【公羊傳僖五年】一事而再見者,前目而後凡也。【春秋繁露】目者,偏辨其事也。凡者,獨舉其事也。 又科目。【舊唐書懿宗紀】以宋震胡德融,考科目舉人。【宋史選舉志】宋之科目有進土,有諸科,有武舉,常選外又有制科,有童子舉,而進士得人爲盛。 又黃目,周彝名。【禮明堂位】鬱尊用黃目。 又暉目,鴆鳥也。【淮南子繆稱訓】暉目知晏。【註】晏,無雲也。天將晏靜,暉目先鳴。 又比目,魚名。不比不行。亦謂之鰈。見【爾雅釋地】。 又橫目,傅草別名。鬼目,苻草別名。俱見【爾雅釋草】。 又海外有一目國,一目中其面而居。見【山海經】。 又天目,山名。【元和地志】上有兩峰,峰頂各一池,若天左右目。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河目縣,屬幷州。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目州隷隴右道。 又姓。【潛夫論】目夷氏,子姓,宋微子後。 又目宿,草名。通作□。【前漢西城傳】馬耆目宿。【史記大宛傳】作苜蓿。 又叶莫筆切,音密。【夏侯湛抵疑】心有窮志,貌有飢色。吝江河之流,不以躍舟船之檝。惜東壁之光,不以寓貧婦之目。
盯 【午集中】【目字部】 盯 【廣韻】直庚切【集韻】除庚切,□音棖。【玉篇】□盯,視貌。【廣韻】直視也。【孟郊城南聯句】眼瞟强盯□。 又【集韻】【韻會】□抽庚切,音撐。又【廣韻】【集韻】□張梗切,朾上聲。又【集韻】豬孟切,朾去聲。義□同。 【類篇】或作。【集韻】與瞠同。或作瞪。
盰 【午集中】【目字部】 盰 【唐韻】【集韻】□古旱切,干上聲。【說文】目多白也。 又張目也。【白虎通】盰目□兵,天下富昌。 又人名。【後漢西羌傳】隴西太守劉盰。 又【廣韻】古按切【集韻】【韻會】居案切【正韻】古汗切,□干去聲。義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篠字之譌。【庾信宿國公□】浮于江海,達于淮泗。□簜旣敷,瑤琨卽序。
盱 【午集中】【目字部】 盱 【唐韻】況于切【集韻】【韻會】匈于切,□音吁。【說文】張目也。【六書故】張目企望者,必猶豫不進也。【揚子方言】燕代朝鮮冽水謂黸瞳子爲盱。【註】謂舉眼也。【易豫卦】盱豫悔。【註】上視也。【前漢王莽傳】盱衡厲色。【註】眉上曰衡。盱衡,舉眉揚目也。 又【爾雅釋詁】憂也。【詩小雅】云何其盱。【鄭箋】病也。【朱傳】望也。 又盱盱,張目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盱盱然。 又視周章貌。【莊子寓言篇】而睢睢盱盱,而誰與居。 又【博雅】睢睢盱盱,元氣也。 又【集韻】睢盱,小人喜悅貌。 又質朴之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鴻荒朴略,厥狀睢盱。 又縣名。盱眙,屬臨淮郡。又盱水,西北至南昌,入湖漢,□見【前漢地理志】。 又通作訏。【詩鄭風】洵訏且樂。【註】洵,訏樂貌。韓詩作恂盱。【前漢地理志】亦作恂盱。【註】恂,信。盱,大也。 又草名。【爾雅釋草】盱,虺牀。【註】蛇牀也。一名馬牀。 又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