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一也。李巡云:“河南其气著密,厥性安舒。故曰豫。豫,舒也。”○“河西曰州”。注“自西河至黑水”。○释曰:《周礼》“正西曰雍州”。《禹贡》云:“黑水、西河惟雍州。”孔安国云:“西距黑水,东据河。”案,郦元《水经》黑水出张掖鸡山,南流至敦煌,过三危山南流入於南海。然则雍州之境,东据龙门、河西距此黑水也。李巡云:“河西其气蔽壅,厥性急凶,故曰雍。雍,壅也。”兼得梁州之地,西北之位,阳所不及,阴壅也。○“汉南曰荆州”。注“自汉南至衡山之阳”。○释曰:《周礼》“正南曰荆州”。《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孔安国云:“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言北据荆山,则至汉水也。李巡曰:“汉南其气燥,刚禀性︹梁,故曰荆。荆,︹也。”《释名》以为取荆山之名。荆,警也。南蛮数为寇逆,常警备也。○“江南曰杨州”。注“自江南至海”。○释曰:《周礼》“东南曰杨州”。《禹贡》:“淮、海惟杨州。”孔安国云:“北据淮,南距海。”然则杨州之境,跨江北至淮。此云江南者,举远大而言也。李巡曰:“江南其气躁劲,厥性轻杨。”《太康地记》云:“以杨州渐太阳位,天气奋扬,履正含文,故取名焉。”○“济、河间曰衮州”。注“自河至济”。○释曰:《周礼》“河东曰衮州。”《禹贡》:“济、河惟衮州。”孔安国云:“东南据济,西北距河。”孔《传》凡云“据”者,谓跨之也。距,至也。济、河之间相去路近,衮州之境,跨济而过,东南越济水,西北至东河也。李巡云:“济、河间其气专质,厥性信谦,故曰衮。衮,信也。”《释名》以为取衮水之义。○“济东曰徐州”。注“自济东至海”。○释曰:《禹贡》:“海岱、及淮惟徐州。”孔《传》云:“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此云“自济东”,则是西至济也。李巡曰:“淮、海间其气宽舒,禀性安徐,故曰徐。徐,舒也。”周合其地於青州。○“燕曰幽州”。注“自易水至北狄”。○释曰:《周礼》“东北曰幽州”。李巡曰:“燕其气深要,厥性剽疾,故曰幽。幽,要也。”《禹贡》其地合於冀州。《地理志》云:“涿郡故安县阎乡,易水所出,东至范阳入濡也。”从此易水至於北狄幽州之境也。○“齐曰营州”。注“自岱东至海,此盖殷制”。○释曰:《周礼》“正东曰青州”。《禹贡》:“海、岱惟青州。”孔《传》云:“东北据海,西南距岱。”然则此营州则青州之地也。《博物志》云:“营与青同海,东有青丘,齐有营丘,岂是名乎?”《太康地记》云:“东方少阳,其色青,其气清,岁之首,事之始,故以青为名焉。”云“此盖殷制”者,以此文上与《禹贡》不同,下与《周礼》又异,禹别九州有青、徐、梁,而无幽、并、营,是夏制也。《周礼》,周公所作,有青、幽、并,而无徐、梁、营,是周制也。此有徐、幽、营,而无青、梁、并,疑是殷制也。以无正文,故云盖也。此上释九州之名,故题云“九州”也。
  鲁有大野。(今高平钜野县东北大泽是也。)
  [疏]“鲁有大野”。○释曰:此下至“周有焦护”,释十薮之名也。《禹贡》徐州云:“大野既猪。”《地理志》云:大野泽在山阳钜野县北。钜,即大也。由其旁有大泽,故县以钜野为名。哀十四年《左传》云:“西狩於大野。”以其泽在曲阜西,故云“西狩”也。郭云:“今高平钜野县”者,东晋时,钜野属高平郡,故与《志》不同。凡注言“今”者,皆谓东晋时也。
  晋有大陆。(今钜鹿北广河泽是也。)
  [疏]“晋有大陆”。注“今钜鹿北广河泽是也”。○释曰:孙炎曰:“广河犹大陆。以地名言之,近为是也。”《禹贡》冀州云“大陆既作”是也。案,定元年《左传》晋魏献子“田於大陆,焚焉,还,卒於甯”。杜预注:“嫌钜鹿绝远,疑此田在汲郡吴泽。”甯,今武县,近吴泽。计此二泽相去甚远,亦得言大陆者,以其广平曰陆。但广而平者则名大陆,故异所而同名也。泽虽卑下,旁带广平之地,故统名焉。
  秦有杨夸。(今在扶风县西。○夸,於于反。)
  [疏]“秦有杨夸”。注“今在扶风县西”。○释曰:《周礼》冀州云:“其泽薮曰阳夸。”郑注云:“所在未闻。”又雍州云:“其泽薮曰弦蒲。”郑注云:“在。”案《地理志》吴山在西,古文以为山。北有蒲谷乡弦中谷,雍州薮。今注亦云“在”。然则《周礼》弦蒲即此杨夸也。
  宋有孟诸。(今在梁国雎阳县东北。)
  [疏]“宋有孟诸”。注“今在梁国雎阳县东北”。○释曰:《周礼》青州,“其泽薮曰望诸”。郑注云:“望诸,明都也。在雎阳。”《禹贡》豫州云:“导荷泽,被孟猪。”《左传》亦作“孟诸”。文不同者,声转字异,正是一地也。
  楚有云梦。(今南郡华容县东南巴丘湖是也。)
  [疏]“楚有云梦”。注“今南”至“湖是也”。○释曰:《周礼》荆州云:“其泽薮曰云。”郑注云:“云在华容。”《禹贡》云:“云土、梦作。”昭三年《左传》楚子与郑伯田于“江南之梦”。又定四年“楚子涉雎,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