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会作文。读取一部西汉文。欧阳文。南丰文。韩文
  又曰古赋须熟。看屈宋韩柳所作乃有进步处

  东坡论作文法
  凡学为文。不可不熟读。檀弓山谷。谨守其言。传之后世。檀弓诚文章之模范。凡为文记事。常患意晦而辞不达。语虽蔓衍而终不能发明。惟檀弓或数句书一事。至有两字而书一事。语极简而味长。事不相涉而意脉贯穿。经纬错综。成自然之文。此所为可法也
  东坡在儋耳。葛迎之。从东坡游甚熟。切尝教之。作文字云。譬如市上店肆诸物。无种不有。却有一物可以摄得。曰钱而已。莫易得者是物。莫难得者是钱。今文字词藻是实。乃市肆诸物也。意者,钱也。为文若立意得中理。则古今所有翕然并起。皆赴吾用。汝能晓得此。便会做文字也
  又云作文之法。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而言止而意不尽。尤为极至。如礼记左氏可见
  又云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谷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当行于所当行。当止于不可止。如是而已矣。其它,虽吾亦不能知也矣
  凡人作文字。须是笔头上。挽得数万斤起。可以言文字也。兴来笔力千钧重也。
  又云凡文字。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山谷论作文法
  文章最忌随人后
  文章必谨布置。如官甲第厅堂房室。不可乱也

  沈隐侯论文法
  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诵读。三也

  吕居仁论文法
  入必要悟入处。悟入。必自工夫中来。非侥幸可得也。如老苏之于文。鲁直之于诗。盖尽此理
  学者须做有用文字。不可尽立虚言。有用文字。议论文字是也。议论文字。须以董仲舒。刘向为主。周礼新序说苑之类。皆当贯穿熟考。则做一日。便有一日工夫
  文章之妙。在叙事状物。左氏记。列国战伐次第。叙事之妙也。韩昌黎,柳子厚,诸序记。可见状物之妙。至于礼记曲礼。委四教人等事。论语乡党记圣人言动。可谓至深。学者学文。若不本于此。未见其□远过人也

  写字
  神人永字八法
  侧势第一
  李阳氷笔诀曰
  侧者,侧下其笔。使墨精暗坠。徐乃反揭。则棱利矣。乃永字头一点是也
  口诀曰
  先左揭其腕。次轻蹲其锋。取势紧。则乘机倾剉借势出之。疾则失中。过又成俗

  勒势第二
  笔诀曰
  即是永字第二笔。横画之法。筑锋而策。仰笔而后收准此。用笔之形势自彰矣

  努势第三
  笔诀曰
  努者即是永字第三笔。为努笔之法。竖笔而徐行。近左引势。一本无近左引势四字。势不欲直。直则无力矣
  口诀曰
  凡傍卷微曲。蹙笔累走而进之。直则众势失力。滞则神气怯散。夫势须侧锋。顾右潜趯轻挫其揭

  趯势第四
  笔诀曰
  即是努笔下。杀笔趯起是也。法须挫衄。一云。其法早回转。笔出锋竚。思消息之。则神一作。先踪不坠矣
  口诀曰
  傍锋轻揭。借势之不劲。笔不剉。剉则意不深。趯与挑一也。锋贵于涩出。适期于倒取。所谓欲挑而还置也

  策势第五
  笔诀曰
  策者。即永字第五笔。其法始筑笔而仰策。徐转笔而成形。依形以获妙。则迥尔而超群也
  口诀曰
  仰笔潜锋。以鳞勒之法。揭腕□一作趯势。欲右潜锋之要。在尽势暗捷归于右也。夫策笔仰锋。竖趯微劲。借势峻倾于掠也

  掠势第六
  笔诀曰
  掠者。即永字第六笔法。从策笔。下左出。而锋利下不坠。则自然佳
  口诀曰
  撇过谓之掠。借于策势。以轻驻锋。右揭其腕。加以迅出。势旋于左。法在涩而劲。意欲畅而腕。迟留则伤于缓滞。庶疾之旁。永木左皆是也。夫侧锋左出。谓之掠

  啄势第七
  笔诀曰
  即永字第七笔也。其法则侧笔而速进。劲硬若铁石而不坠。于斯为妙矣
  口诀曰
  左向之势须尽为啄。接笔蹲锋。潜蹙于右。借势收锋。迅直旋合。须精崄衄出。去其缓滞。白鸟字头斜。皆是也。夫笔锋及纸为啄。在潜动而啄之

  磔势第八
  笔诀曰
  即是永字第八笔。其法始入笔紧筑而仰。便下徐行。势足以磔开其笔。或藏锋。出锋由重锋。缓则其质肥。宜以崄涩而遒劲。徐行势而后磔。藏锋出锋。岂必固也
  口诀曰
  右逸之波皆名磔。右揭其腕。逐势紧趯。傍笔迅磔。尽势轻揭。潜以暗收在劲迅得之。夫磔法笔锋须趯。势欲崄而涩。得势而轻揭。暗收存势。候其势尽磔之

  姜白石书谱
  真行草书之法。其源出于虫篆。八分飞白章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