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语之曰:「段干木,晋国之大驵。」注:驵,子郎反,会也。谓合两家之买卖,如今之度市,郎乡人之所谓经纪也。村庄之赴市集曰赶集,郎南人之趁墟也。远者谓赶集,恐不及也。近者曰集上去。闲日则曰上街。街有三.中谓大街,南曰南街,又曰南后头,北曰北街,又曰北后头。东街头垒小瓮,圈安门上,有堞有楼,谓之东栅栏。西街头如之。无北栅栏。南栅栏较低。于大街中间建高阁,供关帝,谓以镇火。此为热闹之地,有相争者,则曰到阁儿底下讲讲去。阁儿底下,如县城之幢子上也。阁西通北街,有王家过道,通南街,有李家过道。阁东通北街,有盐店过道、张家过道,通南街,有陈家过道。过道者,小衔衙也。盖皆当年住家之通过道,岁久易主,则为通行之道。故解造房者,不作通过道,为此故也。街外之北河,由丰台、芦台可以达天津。陆路则四达不悖。故虽非冲要,而货物丛集。乡言货到街头死,言路远至此,则不得不卖,且有经纪把持之,虽欲居奇而不能。又曰河裹无鱼市上取,盖自他处来售者,不必近河之鱼,无惑乎山人足鱼也。他物称是。
村庄
北地之村多名庄。《尔雅》「六连谓之庄。」《六书正为》谓:「草芽之壮也。」与此庄字不同。惟《通鉴》史照《释文》;「唐置庄宅使。」胡三省注:盖主庄田及外舍之事,是以田舍为庄。此庄之名所由来也。按县志:宝邑之里,减于明者六,而庄转倍于明者八,盖生齿日繁矣。共二十里甲,计庄九百一十。其庄名中有平正吉祥稍近于古者,若燕喜村、欢喜庄、黄金庄、太平庄有二、定福新庄、中登庄、五登庄、丰台甜水井庄、广林木庄、中心台、彩家铺、南仁坪庄、甘泉庄、莲花庄、歇马台、长亭庄、曲里庄、安乐庄是也。有合乎官职者,若王指挥庄、前张司马庄、后张司马庄、董官庄、官庄、李官庄、孙校尉庄、请公台、工部庄、外郎庄是也。有因乎梵宇者,若焦山寺、阎罗庄、丈方■〈翟阝〉、老君堂、双王寺,高王洵、大干佛项、小千佛顶、韩河小尖陀、茶棚庄、石佛营、娘娘庙、兴隆庵、小庄、朝霞寺、河北寺、岳家庵、前后白庙庄、李家庵、经堂庄是也。有取诸虫豸者,若毒蜂窝(讹为独峰窝,后又改为东丰窝)、蛤窝庄、龙虎庄、鲫鱼汹、狼儿窝、小龙湾、大龙湾、貉子沽、南燕窝、牛蹄河庄、金蝉窝、大骆里沽、小骆里沽(讹为潦浚沽)、牛金头、猪头洵、大盘龙庄、小盘龙庄(今讹为盘裹)、大新马头、小新马头、鸭子庄、龙尾屯、龙潭、燕各庄、虎新庄、老鸦寨、老鸦台、老鸦口、白龙港是也。若李英庄、张亨庄、刘兰庄、王见庄、陈甫亮庄、苑洪桥、张老人庄(讹为张老家庄)、董麻庄、王胖庄、张堂庄、胡宽庄、褚亮庄、王良庄、刘邦桥、赵聪庄、张仓庄、彭元庄、王木元庄、高八庄二向八茎,皆取诸人名者也。若大米庄、二米庄、米四庄、菜芽庄、糙汹庄、芝苏窝、菜园庄、苦盐坨、菜园新庄、黑豆窝、核桃园、青稗沽,则取诸食物者也。若翦子沽、车辕轴、葫芦窝、圈网庄、葫芦沽、走绝窝、石臼庄、李簸箕庄、玛瑙沽、船儿窝、琉璃屯、绣缄口、红帽庄、油葫芦庄、破磂■<石舟>庄、叉股庄,则取诸用物而象其形者也。至于打挂庄、窝背厂、扒头港、凌眼庄、烧角庄、华尖庄(讹为滑秸庄)、高家疙疸、哈喇庄、野律各庄,则莫知其何所措。梁家胡同庄、史家胡同庄、刘家胡同庄、前高家深子庄、后高家深子庄、芮家楼儿底下庄,又未免嫌其语之繁。惟张宿庄之宿读为秀之言星,小月河之言月,朝霞店之言霞,犹有文义,总之不离乎庄者近是。前之人始言之,而名遂成,后之人习言之,而名益熟。是庄也,即谓之乡言也可。
寺观
圣人以神道设教,灵爽式凭,爰谋妥侑之所,梵刹之称,由来旧矣。居斯地者,或祈年祷雨,或问药求签,因而瞻庙宇之崇宏,礼庄严之法相。住持香火,施主金钱,习俗相沿,虽二十五家之里,尚有五道庙、七圣祠,况林亭之巨镇乎。在东栅栏外者为火神庙,有明嘉靖四年重修碑记,南向。中为戏楼,楼下为中门,无事不开,常行东西旁门。东西为钟、鼓楼,竖旗竿二。内抱厦七间:东三间殿供三皇,俗谓药王;西三问殿供女像三尊,俗谓子孙、痘疹、眼光娘娘,故呼之为娘娘庙;中一间为大门甬道。北为火神阁,下层供神像,高不过三尺。南对戏楼,甚高。皆为镇火,故林亭鲜有祝融之灾。西南偏有五道庙。阁后稍西为文日臼阁,有嘉庆十四年重修碑记,南向。前为栅栏门,竖旗竿二。中为马殿,后为阁。阁上供神像,重修时添塑朱衣神于阁上,西向。有「文灿中天」四字额,为顺治丙申杜立德书。乾隆戊申,先东亭兄献一联曰:「垂训不及一千言,堪与圣贤表裹;居官尝历十七世,无非善恶分明。」道光丙戌,余献「先行后文」四字额于阁上。大门外南数十步为魁星楼。文昌阁后东北偏百步为关帝庙,有明永乐年重修碑记。其地名老庄窠,则尚在未建林亭之前,为最久。南向,门外竖旗竿二。中为马殿,两旁角门内有钟、鼓楼,后殿供神像,塑相庄严,有「英灵如在」额,为万历三十年生员王九章献。在西栅栏外者为、西大寺,南向。头层殿塑哼、哈二将军,二层殿塑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