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诸子百家无不毕览。善属文词,不治产业,每以讽读为娱。
《北史》曰:侯莫陈相,代人也。父斛古提,朔州刺史、白水公。相七岁丧父,号慕过人。
又曰: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侠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
《旧唐书》曰: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年七岁举神童,授秘书省正字。
又曰: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七岁解属文。父友齐中书舍人陆乂、马元熙尝造德林宴集,有读徐陵文者云“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并不知其事。百药时侍立,进曰:“《传》称‘鄅人藉稻’,杜预注云:‘鄅国在琅邪开阳’”。乂等大惊异之。
又曰;裴敬彝,绛州闻喜人。七岁解属文,性又端谨,宗族咸重之,号为“甘露顶”。
又曰: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
《唐书》曰: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七岁知属文。
又曰:李泌,字长源,魏八柱国弼六世孙,徙居京兆。七岁知为文。帝召泌,既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弃,因使说试其能。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说因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聘才;静若得意。”说因贺得奇童。
又曰;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
又曰:任敬臣,字希古,棣州人。五岁丧母,哀毁日至。七岁问父英曰:“若何可以报母?”英曰:“扬名显亲可也。”乃刻志从学。汝南任处权见其文,惊曰:“孔子称颜回之贤,以为弗如也;吾非古人,然见此儿,信不可及。
又曰:韦温,字宏育。方七岁日诵书数千言。
又曰:王助,字子功。七岁丧母哀号,邻里为泣。
《宋史》曰:赵赞,字元辅,本名美,后改焉。七岁诵书二十七卷,应神童举。明宗诏曰:“都尉之子,太尉之孙,幼能诵书,弱不好弄,克彰庭训,宜锡科名,可特赐童子及第。”仍附长兴三年礼部春榜。
又曰:李肃,字季雍。七岁诵书知大义。
又曰:王鬷,字总之,赵州临城人。七岁丧父,哀毁过人。
又曰;贾黄中,字娲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
又曰:杨澈,字晏如,杨徽之宗人也。世家建阳,父思进,晋天福中北渡海,因家于青州之北海,累佐使幕。澈幼聪警,七岁读《春秋左氏传》,即晓大义。周宰相李谷召令默诵,一无遗误,谷甚异之。
又曰:杨亿,字大年。七岁能属文,对客谈论有老成风。
又曰:晏殊,字同叙;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曰:“殊,江外人。”帝顾曰:“张九龄非江外人耶?”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它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擢秘书省正字、秘阁读书,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
又曰: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经目辄诵。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旁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耶。”因作《浮图灾解》,兄惊曰:“是儿必大吾门。”韩琦闻其名,以兄之子妻之。
又曰: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池,天章阁待制。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又曰:贾易,字明叔,无为人。七岁而孤。母彭以纺绩自给,日与易十钱使从学,易不忍使一钱,每浃旬辄复归之。
又曰:杨政,字直夫,原州临泾人。崇宁三年,夏人举国大入,父忠战殁。政甫七岁,哀号如成人,其母奇之,曰:“孝于亲者必忠于君,此儿其大吾门乎!”
又曰:彭龟年,字千寿,临江军清江人。七岁而孤,事母尽孝。性颖异,读书能解大义。
又曰:虞允文,字彬甫。七岁能属文。
又曰:陆持之,知荆门军九渊之子也。七岁能为文。九渊授徒象山之上,学者数百人。有未达,持之为敷绎之。
又曰:崔遵度,字坚白,本江陵人,后徙淄川。纯介好学,始七岁受经于叔父宪。尝以春秋编年史、汉纪传之例问于宪,宪曰:“此儿他日成令名矣。”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
又曰:种放,字名逸。七岁能属文,不与群儿戏。
《金史》曰:石琚,字子美,定州人。生七岁读书过目即成诵。
《元史》曰:齐履谦,字伯恒。七岁读书过目即能记忆。
又曰:李孟,字道复,潞州上党人。生而敏悟,七岁能文,倜傥有大志,博学强记,通贯经史,善论古今治乱。开门授徒,远近争从之。一时名人商挺、王博文皆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