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落消寂者。又是何物。盖其所见之粗也。不出天堂地狱轮回冥报之各有主司。其精者。则不出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而已。秀才肚皮。都是这一家道理充塞其中。圣经贤传。如何入。
诚之不
○周公成文武之德
章世纯
周道之备、则元圣之功也、夫文王之事、武王固修之矣、周公复举其所未竟、道之所以大光乎、而文武固可无憾矣、且一代之事父子兄弟之间如一人之身前人所未为。常待后之人续而终之。时异事通。相为成也武王既殁道在周公公引人臣之分、亦可委远时柄乎然兼乎子与臣之义。不自力于可大。而有苟自菲薄之心则志不足也抑兼乎创与守之节寔不辨于艰重而以亏蔽前人之迹则道不足也公志取有为将多绩于前王而道可自据犹欲用其未尽夫仁孝之事先王所自有虽其自有可崇广也位盛者道取美备。势高者施取遐流期于无所不极以满幽明上下之意已矣使我周先王之功可以袭迹夏商。而我周先王之德。亦以掩迹异时是则周公之心也制作之事先王所未有虽其未有可义起也可以创置创置之。可以更设更设之期于有以见异以明新代之深恩已矣使我先王之不为淂以全子顺。而我今日之有为。淂以兼于隆。是则周公之心也。故其为之也。不曰我之为而为之也。以为先王之为而为之也。事有所系之而后重、系之文武则无专已之嫌将令天下之人、既严其所出、亦大其所为用自附于尊不亲小事、卑不尸大功之义焉、其成之也。不曰已之能而成之也。以为先王之能而成之也。功有所归之之为安、归之文武则有不忘之思将令先世之德。生亦有所及。殁亦有所及。用自附于本诸父母存诸长者之义焉、夫功弘矣、被之德、圣人所以高其道、德至矣、接之其先、圣人所以属其精、遂使一代之道。通一数世而以为首尾者也。
伟论开天。所不必言。揣摩姬公心事。亦茧丝牛毛矣。如此作文。方是读书人。 【 艾千子】
成文武之德。是夫子追论语。非周公当时以此立说也。通章言文武周公能尽中庸之道。此节专指周公之事。周公当时。只尽其道之所当为。为文武之所不及为。故曰成文武之德。若谓周公以之归功文武。借名免专已之嫌。便是私心作用。岂复成圣人岂可谓尽中庸之道哉。以此揣摩姬公心事。不啻天渊之隔矣。恐真读书人。作文定未必尔。
周公成
○追王大王王季
章世纯
追王之典、仁之至、义之尽也、夫君子念始之者也、子孙王矣、而父与祖无加礼焉、于心能安乎、且圣人之治天下。必自尊亲始矣。上治祖祢尊尊之大也。尊尊有其大。而教始可立于天下。此周公之所以有追王也。追王者身本非王而自后人加之也深观礼意臣子无爵君父之。父则子而爵其父。孙而爵其祖。皆嫌乎予已以权。而使其父与祖供受予夺之法。深观礼意君父亦无以卑临尊之义故死者可以称天以□之则远者亦可称天以爵之皆归于以天道行事而使其父与祖俱全于至尊之分。虽然、王季历而井及太王于义不为已侈乎夫亲亲者以三为五。由祢以亲祖。以其最隆也。以五为九。由祖以知尊高。此其渐杀也周之王者自武王始而其制礼作乐自成王始如以成王为义者。则由武以至文。而致隆之道尽矣。自是而上。则以从上杀之说也。如以武王为义。则由文以至季历。而致隆之道尽矣。自是而上。则以从上杀之说也。周公以文王虽未身王。而身已备于王事王公伊濯。维豊之垣。此有声之所为颂也。然则今之始王者寔文王也而其追王者。则固文之祖与祢也。况太王虽已远。而身也肇子王迹。居岐之阳。寔始剪商此閟宫之所为颂也然则追王之者□子孙也而其宜王者则固自在太王王季也不以为已之义而以为文王武王之义则其义必如是而后尽耳不独以情而议而又兼功与德而议则其义亦必如是而后尽耳故王太王王季者圣人仁之至。而要之于义。则亦未尝无说以处此也。
如江河之水。舍其经流寻其支渎。亦自有蜿蜒小径。莫测所始。亦可观也。 【 艾千子】
文中所发道理。极正大精明。乃经流。非支渎小径也。千子之云粗矣。太王王季。其功德本自当王。上世礼法简略。不曾有以义例。周公能尽中庸之道。上体天理。下当人心而特创立此制直从道理上生来。为万世不易之大法。不是体贴文武孝思尊崇其私亲也。故不入达孝章而于此发之。原不关孝字事。盖周家累世修德。至太王王季文王。其功烈又大故上节言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武王有天下。皆本此三世之功德。文王则武王己王之。而制度有未暇详及者。故此言武王没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而追王单称太王王季。以武王己王文王也。文中言太王王季本自宜王。周公归本天道行事其道理甚高阔。后世不知此义。以为天子必尊其亲上尊号。亦附于周公之制。而曹操司马懿。皆淂与太王王季并论岂亦可为尽中庸之道哉。但其谓始王为文王。故追王止大王之祖考此却是曲说。摠之在三五世数上讲隆杀。此是周公制礼后。方有此推论。当周公追王时。是特起之义安淂便拘世数定制太王王季之当追王。使周公生在康王后。亦须制此礼所谓成文武之德者。惟武王王文王之志。本文王之德而云。非谓以文王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