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宛转以相丽吾以为道之两行彼以为性之一致理隔域以相从。人以为不相及之异趣。彼以为适相随之本末。此所谓不类之而是也。乃若同为能言之士。均为有勇之人。则固无以异矣。意者皆有和顺之积中。应之为文章之斐丽耶。意者皆有子良之内足。应之为气志之奋起耶以为皆根性术而生则又有不根性术而生者也以为皆自养盛而致则又有不自养盛而致者也然则均言之用。尚有昔反之势。同勇之数。犹为相绝之趋。又宁可一律齐乎。此则所谓类之而非者也。惟能兼于所不类。而后见德仁之体全。亦以居要而可以尽详。惟不能拟于其所类。而后见言勇之用偏。亦以在末而求可举本也。君子于此可以知所重矣。
板局题。当以板局还之。则两必有。两不必有。急呼急现。如此作。又走易路了。 【 艾千子】
不论难易逐句须还他实义。此都不讲。只美有不有虚架。难走难路。亦无取也。
有德者
○君子哉若 二句
章世纯
以持论观人、而人之心术见矣、夫述往事、推来者、其有无已之怀而直寄焉者乎、君子是以知适也、且人之为论、常自其身。喜恶之意。抑扬之辞皆应之。如适所称。已事焉耳。因禹稷以着善、借羿暮以明恶因兴以立赏、就败以明罚、为说若此。岂无淂于已而言者乎。岂无主于心而言者乎凡见不善而无讥者。近于说其事也。近于悦其事殆于以身为之也。见善而无誉者近于不悦其事也近于不悦其事殆于以身远之也见不善而恶其辞。见善而美其说则其身必一从一违也其心必一好一恶也其所违必自其所从生也其所恶必自其所好生也而不可以知其人之君子。心之尚德也哉。
短言殊简寂。然其理亦足。终是伤体。岂有文章。不具头腹手足。而能为文哉。人无腹以居脏腑。不知何以应天地之气也。 【 艾千子】
世杀哀。人心坏。只是一个没是非。其害最大。看淂孔孟老佛程朱陆王。都一般并存。全不干我事。善善恶恶之心。至此斩绝。正为他不尚德。无君子之志也。纔欲为君子尚德。定须讨个分明。如何含糊和会得去。读中二比不禁慨然。
○为命禆谌 节
章世纯
郑之诸臣、于和衷之义有协矣、夫臣无一体之义、非国之福也、君子于为命而知郑之能国也、有由然矣、且国无小也、惟其二而不属、中分一国之心、则仅以其半立耳、而无全国之用、故一心之谊重焉、郑大夫知此矣、当春秋时、郑为多贤、其执政者、公族之选也、其与在班行者、皆老成练才也、谋野则获、则有禆谌、熟于典故、则有世叔、知四国之为、则有子羽、博雅而文、则有子产、此数君子者、其识量足以相追、而可引其前、可推其后、无意见舛驰之弊、其公忠同于体国、而伯氏吹埙、仲氏吹箎、有如物在贯之美、是故所长则以任之身不以为矜已之能也以为济国之用也、所短则以藉之人、不以为形己之拙也、以为济已之缺也、盖一为命、而草刱者、讨论者、修饰者、润色者、不言而俱至、如一身之中、耳目手手足之相从、而他又可知耳、夫同谋之义先为者难居作始之能众人未为而我任之。所以有自擅之嫌也。而此不以自嫌者何故亦众之委心者有以释其疑也抑同谋之义。后至者难于易已成之辙。规模已定而我参之。所以有违覆之忌也而此不以自忌者何故亦前人之虚己者有以为之地也说者曰此以国小之故盖国小则其情易通。而其志易于相喻。此于理诚有之然而不尽由此也说者又曰此介于大国之故盖介于大国。则患有所切。而其利亦将有所同。此于理亦诚有之而亦不全由此也□非贤不能忘私。非忘私不能合德郑大夫之比志也有所以此志者也。
此题难于逐句叙核。如史叙事体方佳。若和衷一意。当于题外见之。全用此断制成文。则容易矣。 【 艾千子】
此其失在前半耳。若前半还题本位。则后益见胜矣。
为命禆
○或问子产 全
章世纯
三大夫之品、未可同也、夫子产子西管仲、功皆着于春秋、然可若是班乎、郑之有子产也、郑赖之、楚之有子西也、楚赖之、齐之有管仲也、齐赖之、天下赖之、子产用郑郑不足以尽子产郑小国也。简定。中庸以下之主也。子产为之辅君不若其臣地不充其政者也子西用楚于西不足以尽楚楚大国也。昭王复国而后。贤主也。子西为之辅臣不若其君政不侔其势者也管仲用齐齐不足以尽管仲而足以任管仲齐大国也。桓公。英君也。管仲为之辅主贤而臣又过之地大而政人过之者也故夫子之论子产也、不主其功曰、惠人也、功未究。心可论也。则褒之也。至子西而辞迁矣。曰、彼哉彼哉、褒与贬两无所用之。则贬之尽也。至管仲而辞又迁矣。曰、人也、不目不尽其辞也。已该矣。尽其辞也。夫夺骈邑而伯氏终已无怨、仲之功至于可以夺哉则褒之甚。褒之尽。
如此作文。本题句字皆可废矣。非所望于老手也。 【 艾千子】
凡作此等题。须各还其分。而中有主意隐贯。或前后另立搃论。自出别裁乃佳。若先立搃论主意以己揽之。定失本义。而吾之意论。亦瑕衅百出。磕着粉碎矣。
○桓公杀公子纠
章世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