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心,今以助欲;古以宣化,今以长怨。
古今之异,淡与不淡,和与不和而已。
不复古礼,不变今乐,而欲至治者远矣!
复古礼,然后可以变今乐。
乐中第十八
乐者,本乎政也。政善民安,则天下之心和。故圣人作乐,以宣畅其和心,达于天地,天地之气,感而太和焉。天地和,则万物顺,故神衹格,鸟兽驯。
圣人之乐,既非无因而强作,而其制作之妙,又能真得其声气之元。故其志气天人交相感动,而其效至此。
乐下第十九
乐声淡则听心平,乐辞善则歌者慕,故风移而俗易矣。妖声艳辞之化也,亦然。
圣学第二十
“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闻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
此章之指,最为要切。然其辞义明白,不烦训解。学者能深玩而力行之,则有以知无极之真,两仪四象之本,皆不外乎此心,而日用闲自无别用力处矣。
公明第二十一
公于己者公于人,未有不公于己而能公于人也。
此为不胜己私而欲任法以裁物者发。
明不至则疑生。明,无疑也。谓能疑为明,何啻千里?
此为不能先觉,而欲以逆诈、亿不信为明者发。然明与疑,正相南北,何啻千里之不相及乎!
理性命第二十二
厥彰厥微,匪灵弗莹。
此言理也。阳明阴晦,非人心太极之至灵,孰能明之。
刚善刚恶,柔亦如之,中焉止矣。
此言性也。说见第七篇,即五行之理也。
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是万为一,一实万分。万一各正,小大有定。
此言命也。二气五行,天之所以赋受万物而生之者也。自其末以缘本,则五行之异,本二气之实,二气之实,又本一理之极。是合万物而言之,为一太极而已也。自其本而之末,则一理之实,而万物分之以为体。故万物之中,各有一太极,而小大之物,莫不各有一定之分也。
此章十六章意同。
颜子第二十三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
说见论语。
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
设问以发其端。
天地闲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至爱”之闲,当有“富可”二字。所谓“至贵至富、可爱可求”者。即周子之教程子,“每令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者也。然学者当深思而实体之,不可但以言语解会而已。
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贼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
齐字意复,恐或有误。或曰:化,大而化也。齐,齐于圣也。亚,则将齐而未至之名也。
师友上第二十四
天地闲,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至难得者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
此峈承上章之意,其理虽明,然人心蔽于物欲,鲜克知之。故周子每言之详焉。
求人至难得者有于身,非师友,则不可得也已!
是以君子必隆师而亲友。
师友下第二十五
道义者,身有之,则贵且尊。
周子于此一意而屡言之,非复出也。其丁宁之意切矣。
人生而蒙,长无师友则愚。是道义由师友有之。
此处恐更有“由师友”字,属下句。
而得贵且尊,其义不亦重乎!其聚不亦乐乎!
此重、此乐,人亦少知之者。
过第二十六
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
势第二十七
天下,势而已矣。势,轻重也。
一轻一重,则势必趋于重,而轻愈轻,重愈重矣。
极重不可反。识其重而亟反之,可也。
重未极而识之,则犹可反也。
反之,力也。识不早,力不易也。
反之在于人力,而力之难易,又在识之早晚。
力而不竞,天也。不识不力,人也。
不识,则不知用力;不力,则虽识无补。
天乎?人也,何尤!
问势之不可反者,果天之所为乎?若非天,而出于人之所为,则亦无所归罪矣。
文辞第二十八
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文所以载道,犹车所以载物。故为车者必节其轮辕,为文者必善其词说,皆欲人之爱而用之。然我饰之而人不用,则犹为虚饰而无益于实。况不载物之车,不载道之文,虽美其饰,亦何为乎!
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故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此犹车载物,而轮辕饰也。
然不贤者,虽父兄临之,师保勉之,不学也;强之,不从也。
此犹车已饰,而人不用也。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