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歉悔之意,则反为心害。
子曰:学者欲得正,必以颜子为准的。
苏洵曰:平居讲习,殆空言也,何益?不若治经传道,为居业之实耳。子曰:讲习而无益,盖未尝有得耳。治经固学之事。苟非自有所得,则虽五经,亦空言耳。
子曰:射法具而彀不满,发不中,未正内志耳。
子曰:今之学者有三弊:溺于文章,牵于训诂,惑于异端。苟无三者,则将安归,必趋于圣人之道矣。
或问:有反身而未诚者何?子曰:是视身之与诚犹二物也。必以己合彼,非能诚矣。夫身既不诚,则无乐矣。
子谓刘安节曰:善学者进德,不有异于缀文者耶?有德矣,动无不利,为无不成,何有不文?缀文之士,不专则不工,专则志局于此,又安能与天地同其大乎?吕大临有言,学如元凯,未免成癖;文似相如,未免类俳。今之为文者,一意于词章藻绘之美,务悦人耳目,非俳优而何?
子曰:能守节,善矣,亦贵乎适中而已。节而过中,是谓苦节,安能常且久耶?
子曰:妄动由有欲。妄动而得者,其必妄动而失,一失也。其得之必失之,二失也。况有凶咎随之乎?是故妄得之福,灾亦随焉;妄得之得,失亦继焉。苟或知此,亦庶几乎不由欲而动矣。
子曰:于上深有所望,于下深有所责,其处己则莫不恕也,而可乎?
子曰:言行不足以动人,临事而倦且怠,皆诚不至也。
子曰:人之智思因神以发,智短思敞,神不会也。会神必有道。
子曰:古人谓心广洪大,无偏而不起之处,得见其人,亦可与语矣。
韩公与子坐,惜日之暮,喟然而叹。子曰:常理也,古犹今也,而何叹?曰:老而将去也。子曰:勿去可也。曰:奈何而勿去?子曰:不能则去矣。
子曰:斟酌古今而去取之,非心有权度、卓然不疑者,未能差忒。
子曰:可观莫如万物之生意。
子曰:处患难,知其无可奈何,遂放意而不反,是安于义命者。
子曰:知过而能改,闻善而能用,克己而从义,其刚明者乎?
子曰:饥而食,渴而饮,冬而裘,夏而葛。苟有一毫私意于其间,即废天职。
子曰:学礼义,考制度,必求圣人之意。得其意,则可以沿革矣。
或问入道之功。子曰:立志。志立则有本,譬之艺木,由毫末拱把至于合抱而干云者,有本故也。
子曰:学者有所闻而不着乎心,不见乎行,则其所闻固自他人之言耳,于己何与焉?
子曰:思索经义,不能于简策之外脱然有独见,资之何由深?居之何由安?非特误己,亦且误人也。
或问:有人少而勇,老而怯;少而廉,老而贪,何为其然也?子曰:志不立,为气所使故也。志胜气则一定而不可变也,曾子易笮之际,其气微可知也。惟其志既坚定,则虽死生之际,亦不为之动也,况老少之异乎?
或问:人有日记万言,或妙绝技艺者,是可学乎?子曰:不可。才可勉而少进,钝者不可使利也。惟积学明理,既久而气质变焉,则暗者必明,弱者必立矣。
或问:为养而求仕,不免忧得失,将何以免此?子曰:志胜气,义处命,则无忧矣。
曰:在己可免也,而亲不悦,奈何?子曰:为己为亲,非二事也。其如命何?人苟不知命,见利必趋,遇难必避,得丧必动,其异于小人者几希。圣人曰命云者,为中人而设也。上智之士,惟义之安。虽曰求而得之,然安于义而无求,此乐天者之事也。至于闻有命而不能安之,则每下矣。
或问:为文有害于大学之道乎?子曰:是其为业也。不专则不工也,专则志局于此,斯害也已。学以养心,奚以文为?《五经》之言,非圣人有意于文也。至蕴所发,自然而成也。
或问:游夏以文学称,何也?曰:汝谓其执简秉笔,从事于词章之技乎?
子曰: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今或滞心于章句之末,则无所用也。此学者之大患。
子曰:利者,众之所同欲也。专欲利己,其害大矣。贪之甚则昏蔽而忘理义,求之极则争夺而致怨。
子曰:学者自治极于刚,则守道愈固;勇于进,则迁善愈速。
子曰:达理故乐天而不竞,内充故退逊而不矜。
子曰:物聚而无以养之,则不能存息矣。故君子动静节宜,所以养生也;饮食衣服,所以养形也;威仪行动,所以养德也;推己及物,所以养人也。养道之所贵,惟正而已矣。
子曰:言不可以不谨。伤于易则诞,伤于烦则支己,肆则物忤出,悖则来违。君子所以非法不道也。
子曰:射中鹄,舞中节,御中度,皆诚也。
子曰:赴汤火,蹈白刃,武夫之勇可能也。克己自胜,君子之大勇不可能也。
子曰:凡夫之过多矣。能改之者,犹无过也。惟识趣污下之人,其改之为最难,故其过最甚。
子曰:始于致知,智之事也。行所知而极其至,圣之事也。
子曰:学者好为高论,犹贫人谈金,辨其体色,权其轻重,商其贵贱。其言未必非也,然终不如富人之有金,未尝言金之美也。
子曰:进学莫先乎致知,养心莫大乎理义。
王彦霖曰:人之于善也,必其诚心欲为,然后有所得。其不欲,不可以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