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商。  郑氏曰:商国在太华之阳。  皇甫谧曰:在上洛商县。汉属弘农郡。  《括地志》:商州城八十里商洛县,本商邑,古之商国,卨所封。  《国语》:元王勤商,十四世而兴。  李氏曰:生契谓之商者,封于商也。  《补传》曰:地有商山,因是得名。

  殷土

  郑氏曰:汤始居亳之殷地。  孔氏曰:殷是亳地之小别名。  《书序》:盘庚将治亳殷。注:商家改号曰殷。  周氏曰:商人称殷,自盘庚始,自此以前称商。自盘庚既都亳,于是殷、商兼称。故单称殷。  《补传》曰:殷以溵水得名。

  九有 九围

  毛氏曰:九州也。  孔氏曰:九分天下,各为九处,规围然,故谓之九围。  易氏曰:殷人九州之制,不见于经传,是以后世莫详焉。《尔雅》云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雍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扬州,济河间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其九州之名,与夫疆域所至,与《舜典》异,又与《禹贡》异,后世皆莫得其说。先儒以为殷制,其说诚然。由今考之,有舜之幽、营、徐,而无舜之青、梁、并,是青入于徐,梁入于雍,并入于冀也。既分《禹贡》冀州之境,而复舜之幽州,又并青与徐,而复舜之营州,殷之九州,粲然可考,而其山川道里,亦以类举。至周人,则又分冀为并,而并营于幽,复禹之青州而省徐,以入于青。  孔氏曰:《尔雅》九州之名,孙炎以与《禹贡》不同,于《周礼》又异,故疑为殷制,亦无明文。《地理志》云殷因于夏,无所变改。  《王制注》:殷汤更制中国方三千里之界,分为九州,而建千七百七十三国。  《小雅》:率土之滨。孔氏曰:谓中国九州者,以水中可居曰洲,居民之外皆有水也。  《韩诗》:奄有九域。薛君曰:九州也。 《说文》:晋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

  邦畿千里

  《王制注》:县内,夏时天子所居州界名也,殷曰畿,《诗》邦畿,周亦曰畿。  孔氏曰:殷周称畿,唐虞称服。《周礼·大司马》九畿,方千里曰国畿。《职方氏》九服,方千里曰王畿。  易氏曰:《禹》之五服,王畿在内。《职方氏》王畿,不在九服之内。  《汉志》:殷周因井田而制军赋,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方十里;十成为终,十终为同,同方百里;同十为封,封十为畿,畿方千里。提封百万井。

  景员维河 陟彼景山

  朱氏曰:景,山名,商所都也,《春秋传》曰商汤有景亳之命。员,与幅、陨义同,盖言周也。维河,大河也,言景山四周皆大河也。陟彼景山,盖商所都之山。《卫诗》亦言景山,乃商旧都。  《补传》曰:景山,商都之望也。商都带河,《盘庚》所谓“惟涉河以民迁”是也。今亳有景山,故曰景亳。  《括地志》:宋州北五十里大蒙城,为景亳,汤所盟地,因景山为名。  《九域志》:亳城,古景亳也,本帝喾之虚,汤都之。《书》云“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在应天府。  严氏曰:自汤至盘庚五迁,亳、嚣皆在河南,相、耿皆在河北。自盘庚之后,传三世至武丁,又传四世至庚丁之子武乙,始去亳,徙河北。此诗言河,正谓亳也。  《寰宇记》:景山在应天府楚丘县北三十八里。高四丈,今属拱州。

  禹敷下土方

  朱氏曰:下土方,绝句,《楚辞·天问》“禹降省下土方”,盖用此语。  《书序》:帝釐下土方、设居方。《释文》曰:一读至“方”字绝句。  “幅陨既长”,徐氏曰:自直方言之曰幅,自周围言之曰陨。曹氏曰:犹云广轮。

  有娀

  毛氏曰:有娀,契母也。  《离骚经》曰:见有娀之佚女。注:有娀,国名,契母简狄也。  《吕氏春秋》曰: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九成之台。佚,美也。《淮南子》:有娀在不周之北,长女简翟,《古今人表》:简逷。少女建疵。《史记》云:又桀败于有娀之墟,当在蒲州。今河中府。  朱氏曰:旧说有娀国在不周之北,恐不应绝远如此。

  韦顾

  《郑语》:祝融其后八姓,己姓昆吾、顾,彭姓豕韦。  《左传》注:东郡白马县有韦城。《郡国志》:有韦乡。  《通典》:滑州韦成县,古豕韦国。  《郡县志》:顾城在濮州范县东二十八里,《寰宇记》在县东南。夏之顾国。《古今人表》:韦鼓,鼓即顾。故莘城在汴州陈留县东北三十五里,古莘国地。汤伐桀,桀与韦、顾之君拒汤于莘之墟,遂战于鸣条之野。  《吕氏春秋》:汤立天子,商不变肆,亲郼如夏。

  昆吾

  《郡国志》:东郡濮阳县,古昆吾国。  《通典》:濮州濮阳县,即昆吾之墟,亦曰帝丘。  《括地志》:濮阳县,古昆吾国,故城县西三十里,昆吾台在县西百步,在颛帝城内,周回五十步,高二丈,即昆吾虚也。濮阳今属开德府。  《郑语》:昆吾为夏伯。韦氏注:昆吾,祝融之孙,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