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志》:京兆府咸阳县,本秦旧县,渭水南去县三里。秦咸阳在今县东二十二里。
陈
《郑氏谱》曰:陈者,大皞虙戏氏之墟。帝舜之胄有虞阏父者,为周武王陶正。武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后,封其子妫满于陈,都宛丘之侧,是曰陈胡公,以备三恪。《说文》作“愙”。妻以元女大姬。其封域在《禹贡》豫州之东,其地广平,无名山大泽,西望外方,东不及明音孟猪。《书》:盟猪。《尔雅》:孟诸。大姬无子,好巫觋,祷祈鬼神歌舞之乐,民俗化而为之。五世至幽公,当厉王时,政衰,大夫淫荒,所为无度,国人伤而刺之,陈之变风作矣。 《地理志》:大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史巫,故其俗巫鬼。《陈诗》曰:“坎其击鼓,宛丘之下。亡冬亡夏,值其鹭羽。”又曰:“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此其风也。吴札闻陈之歌曰:“国亡主,其能久乎?”自胡公后二十三世,为楚所灭。 《通典》:陈州宛丘县,陈都。今淮宁府。《九域志》:城,陈胡公所筑。 唐氏曰:陈灵公弑而楚子入陈,则王迹熄矣,诗之所以亡也。欧阳氏曰:陈,最后至顷王时,犹有灵公之诗。 霸者兴,变风息焉;王道废,诗不作焉。
宛丘
《水经注》:宛丘,在陈城南道东。王隐曰:渐欲平,今不知所在矣。 《尔雅》:陈有宛丘。注:今在陈郡陈县。 《郡县志》:宛丘在陈州宛丘县南三里。《括地志》:县在陈城中,古陈国。 毛氏曰: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 《舆地广记》:《尔雅》丘上有丘曰宛丘,今其地形则然。今陈州城在古陈城内西北隅,陈都在宛丘之侧。 孔氏曰:《释丘》云宛中、宛丘,言中央宛宛然,是为四方高、中央下。郭璞谓中央隆峻,状如一丘,与《毛传》正反。《尔雅》:天下有名丘五,其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
东门之枌
毛氏曰:东门宛丘,国之交会。 戴氏曰:《陈诗》多言东门,必陈人游息之地。 “南方之原”,范氏曰:择高明之地而荒乐焉。
东门之池
《郡县志》:东门池,在陈州城东门内道南。 毛氏曰:池,城池也。 《水经注》:陈城,故陈国也,东门内有池,池水东西七十步,南北八十许步,水至清洁而不耗竭,不生鱼草。水中有故台处,《诗》所谓“东门之池”也。
墓门
《楚辞·天问》: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王逸注云:解居父聘吴,过陈之墓门,见妇人负其子,欲与之淫泆,妇人引《诗》刺之曰:“墓门有棘,有鸮萃止。” 《列女传》:陈辩女,陈国采桑之女也,为歌曰:“墓门有棘,墓门有梅。” 毛氏曰:墓道之门。
防 邛
《郡国志》“陈国陈县”今宛丘县注:《博物记》曰:邛地在县北,防亭在焉。毛氏曰:防,邑也。邛,丘也。
株林
毛氏曰:夏氏邑。 孔氏曰:邑在国外。 《郡国志》“陈县”注:陈有株邑,盖朱襄之邑。《寰宇记》:陈州南顿县西南三十里,有夏亭城,城北五里有株林。 《郡县志》:宋州柘城县,本陈之株邑,《诗》“株林”是也。故柘城在宁陵县南七十里,陈之株邑。 柘城、宁陵,今属拱州。
桧
《左传》、《国语》作“郐”。 《地理志》作“会”。 《郑氏谱》曰:桧者,古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国在《禹贡》豫州外方之北,荥波之南,居溱、洧之间。祝融氏名黎,其后八姓,己、董、彭、秃、妘、曹、斟、芊。唯妘姓桧者处其地焉。孔氏曰:桧,祝融之后,复居祝融之墟。周夷王、厉王之时,桧公不务正事,而好洁衣服,大夫去之,于是桧之变风始作。其国北邻于虢。谓东虢。 《郑语》:妘姓郐。注:陆终第四子求言为妘姓,封于郐。郐,今新郑也。 《史记》:陆终生子六人,四曰郐人。 《世本》曰:陆终生六子,四曰郐人。 宋忠云:郐,国名,妘姓所出。 《周语》:郐之亡由叔妘。 《郡县志》:郐城在郑州新郑县东北三十二里。《括地志》云:二十二里。 《史记》注:徐广曰郐在密县。 汉属河南郡,唐属郑州,后属河南府。今属郑州。 《水经注》“洧水又东南迳郐城南”注:刘祯云北邻于虢。 孔氏曰:《郑谱》以郑因虢、桧之城而国之,先谱桧事,然后谱郑。桧、曹国小而君奢,民劳而政僻,季札之所不讥,《风》次于末,宜哉! 苏氏曰:《桧诗》皆为郑作,如邶、鄘之于卫也。 《通典》:河南府密县,古郐国,有洧水、郐水。杜预云:郐城在荥阳密县东北。郑州新郑县有溱、洧二水,本郐国之地。密、新郑连境。 《水经注》:《竹书纪年》晋文侯二年,同王子多父伐郐,克之,乃居郑父之丘,名之曰郑,是曰桓公。 徐广曰:郐在密县,不得在外方之北也。《左传》:郐城。注:在密县东北。
西归
郑氏曰:桧在周之东,故言西归。孔氏曰:桧在荥阳,周都丰、镐,周在于西,故言西。
曹
《郑氏谱》曰:曹者,《禹贡》兖州陶丘之北,地名。周武王既定天下,封弟叔振铎于曹,今曰济阴定陶是也。其封域在雷夏、菏泽之野。昔帝尧尝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