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人物皆然。
○粉本
(元)王思善
古人画稿,谓之粉本,前辈多宝蓄之。盖其草草不经意处,有自然之妙。宣和、绍兴所藏粉本,多有神妙者。
○御府书画
(元)王思善
宋徽宗御府所藏书画,俱是御书标题,后有宣和年号,玉瓢御宝记之。于中多有临摹者,未可尽以为真。
○画难题名
(元)王思善
米南宫云:“范宽师荆浩。”王诜尝以二画见送,题“句龙爽”,因重褙入水,于石上见洪谷子荆浩笔。后于僧房见一山水,与若同,于瀑布边题“华原范宽”,乃少年所作,信荆浩弟子也。以一画易之,收以示鉴者。以此论之,画信难题名也。
○题跋画
(元)王思善
古人题画,书在引首,宋徽庙御书题跋亦然,故宣和间褙书画用黄绢引首。近世多书于画首,故赵松雪云:“画至元朝,遭一劫也。”
○赏鉴
(元)王思善
看画如看美人,其丰神骨相,有出于肌体之外者。今人看古迹,必先求形似,次及事实,殊非常鉴之法也。
米元章谓好事家与赏鉴家不同。家多资力,贪名好胜,遇物收置,不过听声,此谓好事。若赏鉴,则天资高明,多阅传录,或自能画,或深画意,每得一图,终日饱玩,如对古人,虽声色之奉,不能夺也。看画之法,不可一途,而取古人命意立迹,各有其道,岂拘拘以所见绳律古人之意哉?
灯下不可看画,醉余酒边亦不可看画,卷舒不得其法,最为害物。
○古画绢色
(元)王思善
古画绢色淡墨,自有一种古香可爱。唯佛像有香烟熏黑者,多伪作。取香烟沥,或用灶烟捣碎煎汁染绢,其色黄而不精采。古绢自然破者,必有鲫鱼口,须连三四丝,不直裂。伪作则否,其绢亦新。
○古画绢素
(元)王思善
唐绢丝粗而厚,或有捣熟者,有独梭绢阔四尺余的。五代绢极粗如布。
宋有院绢,匀净厚密。亦有独梭绢,有等极细密如纸者。但是稀薄者,非院绢也。
元绢类宋绢。有独梭绢,出宓州。有宓机绢,极匀净。原是嘉兴魏塘宓家,故名宓机。赵子昂、盛子昭、王若水多用此绢作画。(宓,俗音密。)
国朝内府绢,与宋绢同。两京亦有好者。
○装褫
(元)王思善
古画不脱,不须褙F。盖人物精神发彩,成之艳蜂蝶,只在约略浓淡之间,一经褙F,多损精神。墨迹法帖亦然。故绍兴装褫古画,不许重洗,亦不许剪裁过多。褫古厚纸,不得揭薄;若纸去其半,则书画精神,一如摹本矣。檀香辟湿气。画必用檀轴有益,开匣有香,而无糊气,又辟蠹也。
○装褫定式
(元)王思善
大整幅上引首三寸,下引首二寸。
小全幅上引首二寸七分,下引首一寸九分,经带四分。上F除打L竹外,净一尺六寸五分。下F除上轴外,净七寸。
一幅半上引首三寸六分,下引首二寸六分,经带八分。
双幅上引首四寸,下引首二寸七分。上F除打L竹外,净一尺六寸八分,下除上轴外,净七寸三分。
两幅半上引首四寸二分,下引首二寸九分,经带一寸二分。
三幅上引首四寸四分,下引首三寸一分,经带一寸三分。
四幅上引首四寸五分,下引首三寸一分,经带一寸五分。
横卷F合长一尺三寸,引首阔四寸五分(高者五寸)。
六如居士画谱卷三终
●跋
六如居士风流才子也诗文书画照耀古今虽妇孺皆知其名生平著作极多无不脍炙人口此画谱三卷皆手辑诸家言论置身笔墨之中会意笔墨之外足以增识见发心思为讲求六法家金科玉律长沙唐仲冕方伯为吴令既葺桃花庵又修其墓一时歌咏者较商丘冢宰时为尤盛兹卷亦方伯所订原板既失润州包子丹广文见示旧藏本亟付枣梨以存名士手泽焉尔
光绪五年岁次已卯秋八月仁和葛元煦理斋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