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也。故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巧者,谓之神品。墨笔超绝,傅染得宜,意趣有余,谓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规矩,谓之能品。
○六要六长
(宋)刘道醇
画之诀,在乎明六要而审六长。所谓六要者,气韵兼力,一也;格制俱老,二也;变异合理,三也;彩绘有泽,四也;去来自然,五也;师学舍短,六也。所谓六长者,粗卤求笔,一也;僻涩求才,二也;细巧求力,三也;狂怪求理,四也;无墨求染,五也;平画求长,六也。既明六要,又审六长,自然至于知悟。
○三病
(宋)郭若虚
画有三病,皆系用笔。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结。板者,腕弱笔痴,全亏取与,物状平褊,不能圆混。刻者,用笔中疑,心手相戾,勾画之际,妄生圭角。结者,欲行不行,当散不散,似物凝碍,不能流畅。未穷三病,徒举一隅,画者鲜克用心,观者当烦睚眦。
○十二忌
(元)饶自然
画有十二忌。
一曰布置迫塞。凡画山水,必先置绢素于明静之室,伺神闲意定,然后入思,小幅巨轴,随意经营。若障过数幅,壁过十丈,先以竹竿引炭朽,布山溪树石、楼阁、人物大小高低,一一位置,然后立于数十步之外,详审谛观,自见其可,却将淡墨约定。谓之小落笔。然后肆志挥洒,无不得宜。宋元君所谓盘礴睥睨,意在笔先之谓也。亦须上下空阔,四傍疏通,庶几潇洒。若充塞满腹,便不能致。此第一事也。
二曰远近不分。作山水先要分远近,使高低大小得宜。古人虽云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此特约略耳。若拘此说,假如一尺之山,当作几分人物为是?盖近则坡石树木当大,屋宇人物称之;远则峰峦树木当小,屋宇人物称之;极远不可作人物。墨则远淡近浓,愈远愈淡。不易之论也。
三曰山无气脉。画山于一幅之中,先作一山为主,却从主山分布起伏,余山皆气脉连接,形势映带。如山顶层叠,下必有数重脚,方盛得住。凡多山顶而无脚者,大谬也。此全景之大义也。若夫透角,不在此限。
四曰水无源流。泉必于山峡中流出,顶上有山数重,则其源高远。平溪小涧,必见水口;寒滩浅濑,必见跳波,乃活水也。间有画一折山,便画一派泉,如架上悬巾,绝为可笑。
五曰境无夷险。古人布境不一:有者,有平远者,有萦回者,有空阔者,有层叠者;或多林木亭馆,或多人物船舫。每遇一图,必立一意。若大障巨轴,悉当如之。
六曰路无出入。山水贯出远近,全在径路分明。或林下透见而木末复拙,或巨石遮断而林琅半露,或隐坡陇而以人物点之,或近屋宇以竹木藏之,庶几有不尽之景。
七曰石止一面。各家画石,皴法不一,当各随所学一家为法。须要有顶有脚,分棱面为佳。
八曰树少四枝。前代画树有法:大概生崖壁者多缠错,生坡陇者多高直,干霄多顶,近水多根。枝干不可分左右,须当间作正背。叶有单笔双笔,更分荣悴,乃按四时。
九曰人物伛偻。山水人物,各有家数,描画者眉目分明,点凿者笔力苍古,必皆衣冠轩昂,意态闲雅,古人所作可法,切不可以行者、望者、负荷者、鞭策者一例作伛偻之状,则伪甚矣。此狂纵之习,可不慎欤?
十曰楼阁错杂。界划虽末科,然重楼叠阁。方寸之间,而向背分明,桷拱接,而不杂乎绳墨,此为最难。或论江村山坞间作屋宇者,可随处立向,虽不用尺,其制一以界划之法为之。
十一曰宓失宜。下墨不论水墨设色金碧,既以墨渖宓,须要浅深得腚。如晴景空明,雨夜昏蒙,雪景稍明,不可与雨雾烟岚相似。青山白云,止当于夏秋之景为之。
十二曰点染无法。谓设色金碧,各有重轻。轻者山用螺青,树石用合绿,染为人物,不用粉衬;重者山用石青绿,并缀树石,为人物用粉衬;金碧则下笔之时,其石便带皴法,当留白面,却以螺青合绿染之,后再加以石青绿,逐折染之,间有用石青绿皴者。树叶多,夹笔则以合绿染,再以石青绿。金泥则当于石脚沙嘴霞彩用之。此一家只宜朝暮及晴景,乃照耀陆离而明艳如此也。人物楼阁,虽用粉衬,亦须清淡。除红叶外,不可妄用朱金丹青之属,方是家数。如唐李将军父子、宋董源、王晋卿、赵大年诸家可法。日本国画常犯此病,前人已曾识之,不可不谨。
○书画一法
(元)饶自然
古人云:画无笔迹,如书家之藏锋。元赵孟俯自题己画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作应须八法通。”王绂亦云:“画竹之法,干如篆,枝如草,叶如真,节如隶。”所谓书画一法,信乎!
六如居士画谱卷二终
●六如居士画谱卷三
○画龙辑议
(宋)董羽
画龙者,得神气之道也。神犹母也,气犹子也。以神召气,以母召子,孰敢不致?所以上飞于天,晦隔层云,下潜于渊,深入无底,人不可得而见也。古今图画者,角难推其形貌其状,乃分三停九似而已:自首至项,自项至腹,自腹至尾,三停也。九似者:头似牛,嘴似驴,眼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