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鉴之能不隐万物之形,未若水之能一万物之行也;
  虽然水之能一万物之形,又未若圣人之能一万物之情也。
  圣人之所以能一万物之情者,谓其圣人之能反观也。
  所以谓之反观者,不以我观物也;不以我观物者,以物观物之谓也。
  既能以物观物,又安有我于其间哉?
  是之我亦人也,人亦我也,我与人皆物也,
  此所以能用天下之目为己之目,其目无所不观矣;
  用天下之耳为己之耳,其耳无所不听矣;
  用天下之口为己之口,其口无所不言矣;
  用天下之心为己之心,其心无所不谋矣。
  夫天下之观,其于见也,不亦广乎?
  天下之听,其于闻也,不亦远乎?
  天下之言,其于论也,不亦高乎?
  天下之谋,其于乐也,不亦大乎?
  夫其见至广,其闻至远,其论至高,其乐至大,
  能为至广至远至高至大之事而中无一为焉,岂不谓至神至圣者乎?
  非惟吾谓之至神至圣,而天下亦谓之至神至圣;
  非惟一时之天下谓之至神至圣,而千万世之天下亦谓之至神至圣者乎!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已。
  观物外篇选
  
  皇极经世绪言 邵雍撰 黄泰泉辑
  
  观物外篇上之数
  河图天地全数第一
  天数五,地数五,和而为十,数之全也。
  天以一而变四,地以一而变四。
  四者有体也,而其一者无体也,是谓有无之极也。
  天之体数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也。
  地之体数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也。
  是故无体之一以况自然也,
  不用之一以况道也,
  用之者三以况天地人也。
  易有真数,三而已。
  
  参天者三三而九,两地者倍三而六。
  参天两地而倚数,非天地之正数也。
  倚者,拟也。
  拟天地正数而生也。
  易之大衍何?
  数也,圣人之倚数也。
  天数二十有五,合之为五十,
  地数三十,合之为六十。
  故曰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也。
  
  五十者,蓍数也,
  六十者,卦数也,
  五者,蓍之小衍也,故五十为大衍也。
  八者,卦之小成,则六十四为大成也。
  蓍德圆,以况天之数,故七七四十九也。
  五十者,存一而言之也,
  卦德方,以况地之数也,故八八六十四也。
  六十者,去四而言之也。
  蓍者,用数也。
  卦者,体数也。
  
  用以体为基,故存一也。
  体以用为本,故去四也。
  圆者本一,方者本四,故蓍存一而卦去四也。
  蓍之用数七,并其余分,亦存一之义也。
  挂其一,亦去一之义也。
  蓍之用数挂一以象三,其余四十八则一卦之策也。四其十二为四十八也
  十二去三而用九,四三十二,所去之策也,
  四九三十六,所用之策也,以当干之三十六阳爻也。
  十二去五而用七,四五二十,所去之策也,
  四七二十八,所用之策也,以当兑离之二十八阳爻也。
  
  十二去六而用六,四六二十四,所去之策也,
  四六二十四,所用之策也,以当坤之二十四阴爻也。
  十二去四而用八,四四十六,所去之策也,
  四八三十二,所用之策也,以当坎艮之二十四爻,
  并上卦之八阴,为三十二爻也。
  是故七九为阳,六八为阴也。
  九者阳之极数,数极则反,故为变也。
  震巽无策者,从当不用之数。
  天以刚为德,故柔者不见。
  地以柔为体,故刚者不生。
  
  是以震巽不用也。
  干用九,故其策九也。
  四之以应四时,一时九十日也。
  坤用六,故其策亦六也。
  蓍数不以六而以七,何也?并其余分也。
  去其余分则六,策数三十六也。
  是以五十者,六十四卦闰岁之策也。
  其用四十有九者,六十卦一岁之策也。
  
  归奇卦一,犹一岁之闰也。
  卦直去四者何也?
  天变而地效之,是以蓍去一则卦去四也。
  奇数四,有一有二有三有四,
  策数四,有六有七有八有九,
  合而为八数,以应方数之八变也。
  归合卦之数有六:
  谓五与四四也,
  九与八八也,
  
  五与四八也,
  九与四八也,
  五与八八也,
  九与四四也,以应圆数之六变也。
  奇数极于四,而五不用,
  策数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