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乙酉 秦作鄜畤。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经世之丑二千二百十
甲午 周平王二十四年。
乙未 晋昭侯即位。
丙申 晋昭侯封弟成师于曲沃。
丁酉 郑庄公即位。
戊戌 郑庄公封弟段于京城。
己亥
庚子 卫公子州吁阻兵。
辛丑 楚乱,熊通弑其君,代立。
壬寅 晋乱,大夫潘父弑其君昭侯,入曲沃桓叔,不克。国人杀潘父而立君之弟平,是谓孝侯。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卫州吁出奔。
己酉
庚戌 晋曲沃桓叔卒,子庄伯继。齐庄公卒,子厘公立。
辛亥
壬子 宋桓公疾,让其弟穆公。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晋曲沃庄伯入翼,杀其君孝侯,国人逐庄伯,立孝侯子,是谓鄂侯。
戊午
己未 鲁隐公立。
庚申
辛酉 周平王崩,其孙林立,是谓桓王,与郑交恶。宋穆公病,让其兄之子殇公,世子冯奔郑。
壬戌 卫公子州吁作难,弑其君桓公,代立。宋会陈、蔡、卫三国之师伐郑,杀州吁于濮。国人迎公之弟晋,于邢而立之,是谓宣公。
癸亥 晋曲沃庄伯以郑、邢之师攻翼,王使尹氏、武氏为之助,翼侯出奔随。庄伯叛王,王使虢伐庄伯,庄伯复奔曲沃。晋人及虢侯立翼侯子光,是谓哀侯。郑伐宋。
《邵子全书·皇极经世中》
郭 彧 整理
以《道藏》本为主,参以《四库全书》本
经世之寅二千二百一十一
甲子 周桓王三年。晋翼侯自随入于鄂,是谓鄂侯。
乙丑 晋曲沃庄伯卒,子称继,是谓武公。
丙寅 宋、齐、卫之君盟于瓦屋。
丁卯 秦自汧渭之间徙居郿。
戊辰 齐会鲁、郑之师伐宋。
己巳 鲁乱,公子翚杀其君隐公,立惠公之子,是谓桓公,翚为之辅。
庚午
辛未 宋乱,太宰华督杀司马孔父及弑其君殇公,迎穆公子冯于郑而立之,是谓庄公。
壬申 晋曲沃武公败晋师于汾旁,获哀侯。晋人立其子,是谓小子侯。
癸酉 晋曲沃武公弑其君哀侯于曲沃。
甲戌 周桓王以蔡、卫、陈之师伐郑,不利,矢中王肩。
乙亥 蔡人杀陈佗。北戎伐齐,郑使公子忽救之,有功。楚伐随,俾请王之号于周。
丙子 晋曲沃武公入翼,杀小子侯。王使虢仲伐称,称复归曲沃。虢仲立哀侯弟缗。
丁丑 秦乱,宁公卒,三父废世子而庚立出子。是年,楚熊通伐随,东开地至濮上,遂称王,是谓武王。
戊寅
己卯
庚辰 郑庄公卒,世子忽继。宋执郑祭仲,立突,是谓历公,忽奔卫,祭仲专政。卫宣公杀其二子伋、寿。
辛巳 卫宣公卒,子朔立,是谓惠公。
壬午 齐会宋、卫、燕伐鲁,不利。
癸未 秦三父杀出子,而立世子,是谓武公。齐厘公卒,世子诸儿继,是谓襄公。宋会齐、蔡、卫、陈伐郑。
注:癸未为公元前698年。“出子”,《道藏》本作“它子”,从《四库全书》本改。“宋会齐、蔡、卫、陈伐郑”,《四库全书》本缺“卫”。《史记·秦本纪》:“出子六年,三父等复共令人贼杀出子。出子生五岁立,立六年卒。三父等乃复立故太子武公。”《春秋》桓公十四年:“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于甲申(公元前697年)记“齐襄公诸儿元年”。《春秋》于桓公十五年(甲申)记“葬齐僖公”。
甲申 周桓王崩,太子佗嗣立,是谓庄王。郑祭仲杀雍纠而逐历公,迎忽反政,是谓昭公。秦伐彭戏氏于华山。齐襄公削公子无知禄。宋会鲁、卫、陈伐郑。
注:甲申为公元前697年。《春秋》桓公十五年,记“三月乙未,天王崩”、“五月,郑伯突出奔蔡。郑世子忽复归于郑”、“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于袲,伐郑”。《左传》桓公十五年:“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祭仲杀雍纠……夏,厉公出奔蔡。六月乙亥,昭公入。”《竹书纪年》记“二十三年三月乙未,王陟”、“庄王,名佗”。《史记·周本纪》:“二十三年,桓王崩,子庄王佗立。”《史记·秦本纪》:“武公元年,伐彭戏氏,至于华山下,居平阳封宫。”《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周桓王二十三年,记“秦武公元年,伐彭,至华山”,记齐襄公“贬毋知秩服,毋知怨”。壬戌至甲申(公元前719年—697年),周桓王在位23年。
乙酉 卫公子伋、寿傅逐惠公,立伋之弟黔牟,公出奔齐。宋会鲁、卫、陈、蔡伐郑。
注:乙酉为公元前696年。《春秋》桓公十六年:“春正月,公会宋公、蔡侯、卫侯于曹。夏四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蔡侯伐郑……十有一月,卫侯朔出奔齐。”《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