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却雍。而取决以捕之。吴国之平乱。则聘唐举。以求治国人材。而勷助之。赵民之抚恤。荀子知其必昌。智氏之智瑶。稀疵知其必败。以及楚之斗越椒。而有蒍氏如其赤族。先改姓氏以避之。越王之勾践。范蠡知其寡恩。浪游五湖以去之。此皆相法之有益于人。而为趋吉避凶之铁证也。
  夫人之涉身处世。吉凶祸福之机。处处皆是。或发生意外于目前。或种因伏危于将来。连带危险。交际遗累。在在所不能免。苟能深求相法之原理。自可避免一切。当然无蹈祸之事实。而享受终身之平安矣。由此观之。则相法之有益于人者大矣。故古圣先贤。有游于艺之说。其哲人君子。莫不精深考究各术。以为平生之用也。余考相法。自秦氐火焚以后。世无全本。知之者益少矣。六朝时达摩初次入中国。尚未传出相法一书。故汉唐虽有谈相法之人。而无专书可稽考也。当汉时有许负之相曹操。管骆之相何宴。虽有气魄之为法。神血之为论。其法皆秘而不宣。不得其传焉。唐代则有一行禅师。为风鉴之专家。并无一字留传后世。惟李淳风。有一掌之白鹤相法。出而问世。然不过残篇。及一偏之小术。研究之过程。而非相法之纲领。不足为用也明矣。
  五代时。达摩复入中国。始传五来相法五篇与麻衣。此正受之相法道统。即中兴相法之祖师也。其五来相法。分形质精神。声音气色。纹络筋骨。皆有备载也。其中文简意深。包罗万象。变化无穷。皆有独到之处。为各家相法所不能及也。而人事皆详言包括无遗。惜乎无变法。而无天道厚薄之分。时势盛衰之论。乃五来相法之缺点。此其解释之一也。麻衣为五代时人。受业于达摩。而为相法正宗。当时出仕为麻衣县令。其书在任而成。有石室赋。金锁赋。银匙歌。三章。以县邑为名。故曰麻衣相法。而不传其姓氏也。余考麻衣县之地形。即今之湖北麻城。为五代时之麻衣。其书成后。挂冠归隐而去。不知所终。有称为仙翁者非也。余考麻衣相法。金锁赋。石室赋。银匙歌三篇。为其真本。其它各图各论。皆系后人伪造。而附会其说也。余考其部位图说。而错讹移动之处颇多。或为当时未经考证耶。抑为后人翻印改移耶。按相法部位。有一定标准。而风鉴学说。用全力研究者颇少。以致二千年来。未明真象。后人多以不验罪之。盖非其原意也。余考麻衣相法。有法理兼并而用之。此其一线之短。余窥其意。恐为后人驳议耳。大凡术艺。皆言其法。而不拘其理可也。盖理有定理。法无定法。理法二字不能完全通过也。故理由为言谈之外表。事实多不验。言法而有诀窍。事实多应征。故麻衣之理法兼用。不如达摩之直接了当。开门见山。然尚无异端之邪说。故为正宗。此其解释之二也。
  水镜相法一书。又出于达摩麻衣之后。余考水镜为季汉时人。但不知何人冒名捏词。自成一家学说也。余考水镜。在季汉时代。与庞靖侯。诸葛武侯为至友。其人博学多才艺隐居不佳。荐卧龙凤雏者。水镜也。足见其为当时名士。贤哲知机者流。其书偏于引古为证。余考此为其书之纲领也。其中有关张赵云马超等。尚为汉代同时之人物。引证可也。又引证唐代人物。如李太白。哥舒翰。郭汾阳。娄师德。卢杞等。则先后相差数百年矣。此何由而知其详细也。当然不是汉水镜之法也一。又引证宋代之赵普。曹彬。吕蒙正。吕夷简。及王安石等。则先后相差将近千年。此何由而知其详细也。当然不是汉水镜之法也二。以时代考之。此书当出于宋后。及元明时所出之书也。以此证之。其书谬点颇多。其人既系汉代。其说又兼并唐宋。是为后人欺世之书可也。况古今之文化风俗各有不同。国家法律政治各有所异。人民之脑筋思想各有革新。事实之衣冠典礼各有改变。此何能以一而证其百也。又如清代之法律政治。事业交际。与民国之法律政治。事业交际。相隔悬殊。先后不过二十年。其风俗文化。人物事实。革旧维新。变幻不常。各适其宜而改更之。尚无一定之法以为用。何况事隔数百年数千年。可作一定之铁证乎。此为水镜相法之缺点。勿论其真伪。此其解释之三也。
  希夷姓陈。名博字图南。为宋初时人。而受业于麻衣。作有心相篇一章。多系因果学说。善恶关键。故其开始有相由心变四字为纲领。关于人伦风化之处尤多。以道德仁义为根据。以礼义廉耻为辅佐。故其心善者。虽处于四面楚歌。而祸可变为福。心恶者。虽一呼百诺。而福可变为祸。其原意在宗老子之祸福无门。为人自招之句也。其理由则十分充足。而事实则万分相反。盖人种前世之因。结今生之果。今生之种因。又结来生之果。善有善因。而今生应作几许善也。则有作善之时机以为用。而为善之事实也。恶有恶因。而今生应作几许恶也。则有作恶之时机以为用。而为恶之事实也。夫善莫大于救人性命。全人节操。顾全人之名誉。如上例三等。可谓心德。其它一切施济。不过些须功德而已。能尽其力量。而作全命全节全名之事实。可以救正人心。保持风化。挽一切浩劫矣。设有人立志为善。时刻不忘其侧隐之心。如无前生之种善因为用。则无今生之善果机会也。假定救人性命为一大善。必无性命可救之事实。或无救人性命之能力。亦无节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