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困。
  论语撰考谶曰。子夏等七十二人共撰仲尼微言。文选注四十三。淮南子修务曰。书传之微者。惟圣人能论之。注云。微。妙。论。叙也。
  韩非子难言曰。总微说约。
  汉书艺文志曰。昔仲尼没而微言絶。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李奇注云。隐微不显之言也。师古曰。精微要妙之言耳。案。精微要妙与隐微不显义同。唐人不识字。更立一义。
  又春秋家有左氏微。铎氏微。张氏微。虞氏微传。师古曰。微谓释其微指。
  后汉方术传。秦密曰。董扶襃秋豪之善。贬纤介之恶。谢承书曰。李咸奏曰。春秋之义贬纤介之恶。采毫末之善。
  法言问明篇曰。或问明。曰微。或曰。微何如其明也。曰。微而见之明。其誖乎。聪明其至矣乎。宋咸云。言穷微乃聪明至极之美也。子云识微字。敢问大聪明。咸曰。既知微义。复问大者。曰眩眩乎惟天为聪。惟天为明。眩眩。幽深也。夫能高其目而下其耳者。匪天也夫。
  太玄曰。一也者。思之微也。
  老子道经曰。搏之不得名曰微。无形曰微。言一无形体。
  孙子曰。微乎微微至于无形。言其微妙所不可见。神乎神神至于无声。
  韩诗外传曰。至精而妙乎天地之间者。德也。诗曰。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慎子曰。夫德清疑作精。微而不见。聪明而不发。是故外物不累其内。文选注。
  淮南本经曰。夫至大天地弗能含也。至微神明弗能领也。注云。领。理也。
  范子计然曰。见微知着。文选四十二。
  鹖冠子曰。精微者。天地之始也。又曰。远之近。显乎隐。大乎小。众乎少。莫不从微始。
  说苑敬慎篇曰。韩平子问于叔向曰刚与柔孰坚。对曰。臣年八十矣。齿再堕而舌尚存。老耼有言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又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因此观之。柔弱者生之徒也。刚强者死之徒也。夫生者毁而必复。死者破而愈亡。吾是以知柔之坚于刚也。平子曰。善哉。然则子之行何从。叔向曰。臣亦柔耳。何以刚为。平子曰。柔无乃脆乎。叔向曰。柔者。纽而不折。亷而不缺。何为脆也。天下之道微者胜。是以两军相加而柔者克之。两仇争利而弱者得焉。
  三统历曰。传曰。元。善之长也。共养三德为善。孟康注云。谓三统之微气也。当施育万物。故谓之德。
  赵岐孟子注云。微。小也。高诱吕览注云。微要眇覩。未萌之萌也。
  说文曰。尾。微也。易以下为尾。上为角。
  说文曰。微。隐行也。春秋传曰。白公其徒微之。
  又曰。。妙也。从人从攴。岂省声。然则微妙之微当作。
  荀子致仕篇曰。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诗烝民曰。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毛传曰。爱。隐也。○隐微之地。故人莫能助。
  中庸曰。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礼器曰。礼有以少为贵者。以其内心也。德产之致也精微。观天下之物。无可以称其德者。如此则得不以少为贵乎。是故君子慎其独也。案。德产之致也精微。所谓德輶如毛也。观天下之物无可以称其德者。故民鲜克举之也。君子慎其独。故爱莫助之也。
  管子白心曰。道之大如天。其广如地。其重如石。其轻如羽。荀子不苟曰。操而得之则轻。诗曰。德輶如毛。轻则独行。爱莫助之。
  庄子齐物曰。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
  淮南原道曰。神托于秋豪之末。高注。言微妙也。而大与宇宙之总。高注。宇宙谕天地总合也。又曰贵虚者以豪末为宅也。高注。虚者。情无所念虑也。以豪末为宅者。言精微也。俶真曰。夫秋豪之末沦于无间而复归于大矣。高诱注云。秋豪微妙。故能入于无间。间。孔。言道无形。以豪末比道。犹复为大也。
  意林引太公金匮曰。武王问五帝之戒。太公曰。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慎终与始。完如金城。
  三微附
  易乾凿度曰。天气三微而成着。三着而成体。郑注云。五日为一微。十五日为一着。故五日有一候。十五日成一气也。冬至阳始生。积十五日至小寒为一着。至大寒为二着。至立春为三着。凡四十五日而成一节。故曰三着而成体也。正月则泰卦用事。故曰成体而郊也。
  后汉书鲁恭传。恭议奏曰。孝章皇帝深惟古人之道。助三正之微。定律着令。注云。三正。三微也。前书音义曰。言阳气始施。万物微而未着。故曰微。
  陈宠传。汉旧事断狱报重常尽三冬之月。是时帝始改用冬初。孝章。十月而已。元和二年。长水校尉贾宗上言。以为断狱不尽三冬。故阴气微弱。阳气发泄。招致灾旱。事在于此。帝以其言下公卿议。宠奏曰。夫冬至之节阳气始萌。故十一月有兰射乾芸荔之应。易通卦验曰。十一月广莫风至。则兰夜乾生。时令曰。诸生荡安形体。仲冬一阳爻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