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为通,为见,为右,为下,为少知,为契。
  右举象至四百四十余,然犹未能尽也。别本坎下有窃象,巽下有系象,兑下有窥象,殆逸之中又有逸欤!
  补象
  《易》注如《瞿塘来氏集注》等,均有补象,要皆由《彖》、《象》十翼之辞,拟议以意增补。然来氏乾之为郊为野等补象均已列《孟氏逸象》之中,而又补之。殆来氏僻居巫峡,得书不易,《孟氏逸象》,或未之见耳。实则《说卦》广象,简而能赅,提纲挈领,各卦《彖》、《爻》之象,无不可会通演绎,而各得其变化。及根本之所在,必字字而拟之补之,则泥象以言《易》,而《易》反不可见矣。各家补象,爰不复赘录。
  参象
  参象者,乃八卦阴阳交变,未能以一卦之本象或变象尽之,因参合两卦之象而会通之,其例已见于《广象》。顺德郑氏《易谱》,触类引伸,并证以前史占验之词,列为参象,亦足为初学之隅反也。
  离之艮,为火焚山,山败之象。于人为言,败言为谗,故又为谗言之象。
  乾之兑,天降为泽,为天子降心逆公之象。
  震之离,火反烧木,有女嫁反害其母之象。
  巽见艮,为山之材,而之乾有照以天光之象。
  坤之乾,又见艮,有廷实旅百,奉之以玉帛之象。盖艮为廷实旅百,乾为玉而坤为帛也。
  坤之震,曰安而能杀,为公侯之象。
  坤之坎,坤贞也,坎和也。和以率贞,有信之象。
  震之坤,震为足,坤静而不动,有足居之之象。震车也,坤马也,又为车从马之象。震为长兄,坤为母,又有兄长之,母覆之之象。又为众,众又归之之象。
  乾之坤,君降为臣也,为不终为君之象。乾天子也,变坤三爻皆出于乾,又为三出于天子之象。
  坎之巽,为夫从风,风陨妻之象。盖风为陨落物也。
  震之坎,在春木旺龙德之时,为废水之气。来见乘加,升阳未布,隆阴仍积,坎为刑狱,为刑狱壅滥之象。
  乾之离,为中天出日,有光显之象,
  离之艮,为日落西山之象。
  艮之离,为山下起日,乃方升之象。
  艮之坎,为山岳变海之象。
  坎之艮,为深谷为陵之象。
  坎月也,变震为雷生明,变兑为上弦之月,变乾为十五夜月,变巽为十八晚初亏月,变艮为下弦月,变坤为晦。
  离日也,变震为初出日,变乾为中天之日,变巽为方斜之日,变艮为落山之日,坤知入地矣。
  离之坤,曰太阳入地,有退休之象,有伤夷之象。
  巽见乾之兑,有花木被马毁折之象。
  离之坎,坎来乘物,为月来掩日之象。郭景纯曰:“变坎加离,厥象不烛,必有欺蔽之象。”
  坎之离,为月往日来。
  离甲胄,用兵戈之象也。而之坎知遇险于前,又不成出兵之象。
  坤之乾,为自地升天之象。
  艮之坤,有舍高就卑,去畸岖从平坦之象。
  坎之巽,风还吹水,有波涛之象。
  坎之兑,水竭耳聋,臣壅主听之象。
  坤之坎,有平地开通之象。
  兑之艮,兑口舌讲和,而艮又止之,有欲和不成和之象。
  乾之离,为圆器在炉灶之侧。
  坎之乾,为云从龙。巽之艮,为风从虎。
  震之离,离为矢,而火还烧震木,有张弧反射之象。
  离之乾,在乾宫为同复于父,为归宗。
  震木之艮,有木入山之象。
  坎之震,兑之震,为水泽中木,如逢坎离同位,乃其木是汤药煎煮之象。
  坎之艮,为官司刑狱而止不复升矣。
  艮之巽,为居其所而风自播而今自行。
  五行象
  阴阳化合,播为五行。《礼运》曰:“布五行于四时,和而后月生也。”五行非质也,实天地阴阳之气。气有盛衰,而时位乘之,而生克变化之迹著也。气不可见,仍见之于八卦之象。圣人作《易》,既极数定象,复发其凡于蛊巽之《彖》、《爻》。先后甲庚,各举其端,而全《易》卦爻之阴阳五行无不可以此类推。而卦气占候、九宫三式之术数虽繁,亦无能越此范围。列象如右。卦数另详下篇。
  水火木金土,分阴分阳,有柔刚,各有配偶,共为十象,旧称八卦。土金木皆有二,惟水火各一,实未知震兑各具水火之用也。震兑为阴阳出入之门,日月往来之路,不啻五行生化之原,故后天与坎离皆居中位。坎离居先天乾坤之位,震兑即居先天坎离之位。参观《内经》,则阴阳升降,五行生化之作用,更显著矣。
  意象影象
  意象影象者,日本易学之名词也。经学诸书,自唐开元时传入日本者为多。故日人讲《易》,多宗李鼎祚《集解》,其占筮亦用唐人之揲法。卦象取用,有所谓意象者,如以震为船,翼为剪,离为镜,艮为亭,类取形似,无甚深意义。但象本无方,意动成象,故得意既可忘象,亦能成象。《易》冒天下之道,以八卦相错,阴阳反覆,能曲成万物而不遗者,正以象之变化无尽,而肆应不穷。盈天地间唯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