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宜于进。然得中为坤本位。必受此大福也。旧解谓王母指六五。六五亦阴。焉能福二。故夫阴遇阴阳遇阳。敌应之理不明。说易无不误也。
  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言二所以受兹大福者。以得此中正之位也。若六五则中而不正。各家因曰王母疑非五莫能当。岂知下坤方为母,伏乾故曰王母。易林此例甚多也。
  六三。众允悔亡。
  施氏于升初六允升。读作允(A:左上山左下卒)。就允(A)进也。此允字当与之同。故吴澄亦读作众允(A)。众斯允(A)者众进。坤为众。言群阴并进而承阳也。故曰悔亡。虞翻诂允为信。朱子从之。与象传上行之义不合。
  象曰。众克之志。上行也。坎为志。上行谓进而承阳。即释允(A)义。可见施读合也。
  九四。晋如鼠。贞厉。
  释文子夏传作硕鼠。云五技鼠也。古盖音同通用。艮为鼠。为穴。坎为盗。鼠居穴中。伺隙盗窃。昼伏夜动。四失位。前临夷主。下拥万民。而坎为隐伏。为畏怯。欲进居五。恐下民生疑。欲下应初。又恐失五位。进退周章。有类于硕鼠。故贞厉也。
  象曰。硕鼠贞厉。位不当也。位不当。即谓不中不正。
  六五。悔亡。矢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六五得尊位。晌明而治。故侮亡。矢辅嗣作失。兹从孟马荀虞郑王肃诸家。坎为矢。五坎体。是得矢也。坎为恤。得矢为用。故勿恤。承阳故往吉。坎矢象。噬嗑九四云得金矢。以坎为失也。易林常用。乃至汉末竟失传。
  象曰。矢得勿恤。往有庆也。
  往遇阳。故曰往有庆。虞翻强命五变得乾为有庆。岂知六五上下皆乾阳。五居其中。往承阳故有庆。若五变为阳。往遇阳得敌。尚能有庆哉。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爻例上为角。故曰晋其角。坤为邑。离上九云。王用出征。有嘉折首。是离有征伐象。盖离为甲兵。故维用代色。然下应柔爻。故必振厉方吉元咎。以不全吉。故贞吝。
  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离为光明。至上光将熄矣。夫王道大光。则无用征伐。用征伐必未光也。
  明夷。利艰贞。
  郑云。夷伤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人地。明则伤矣。按二至四互坎。故曰艰。坤安故曰贞。利艰贞者。言当明夷之世。宜以艰苦贞定自守也。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离文明。坤柔顺。离内坤外。故曰内文明而外柔顺。坎为难。故曰以蒙大难。坤为文。震为王。故曰文王。文王国羌里。几经艰难。而后出之。故日以蒙大难。坤为黑。坎为隐伏。明伏地下。故曰晦其明。坎在下。故曰内难。坎为志为正。故曰内难而能正其志。震为子为箕。故曰箕子。易林贲之屯云。章甫荐履。箕子佯狂。以屯震为箕子也。箕子纣请父。故曰内难。纣囚箕子。箕子佯狂为奴。晦明不用。仅以身免。故曰箕子以之。以用也。易凡于人名地名。无不从象生。除焦延寿外。无知此者。震箕象形。易林屡用。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初潜龙勿用。况当明夷之世。方自晦之不暇。当然不得禄食也。
  六二。明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释文云。股。马王肃作般。孙堂云。般盘之省。汉碑盘字常作股。股常作般。然则马王虽作般。义仍作股。汉时般股通用不分也。互震为左。巽为股。巽伏不见。故曰夷于左股。三震为马。拯。郑云承也。子夏传作升。仍音承。用拯马壮吉者。言二承三。三阳。故壮吉也。旧解独惠栋谓马谓三。而谓三升二故壮。则又非。承者顺。谓阴顺阳。象释曰顺。即释拯义也。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则者法也。阴以阳为则。顺以则。谓阴顺阳。释拯马之义也。乃旧解皆不知其所谓。故愈说愈晦。岂知象以解经。顺即谓拯也。
  九三。明夷于南。句狩。句得其大首。不可疾。句贞。
  三遇坤。坤为夜为黑。震为南。左传成十六年。晋筮遇复曰。南国戚(左足)。 以坤为国。震为南也。三南遇坤。故曰明夷于南。震为狩为大。坎为首为获。故曰得其大首。言得其渠率也。诗大雅吴天疾威。传。疾犹急也。不可疾。言虽得其大首。不可持之过急也。贞谓宜安定也。疾与贞相对为义。旧读疾贞连文。九家谓不可疾正。最为害理。独项氏玩辞。以贞自为句。与经义合。又旧读以南狩连文。义亦不协。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阳遇阴故大有得。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震为左。坤为腹。为门庭。为心。四坤体。故曰人于左腹。坤阁故曰获明珍之心于出门庭。震为出。言行至四人坤。悉明夷之故。正在于是也。四当位有应。故无吉凶。坤心之象。益九五云。有孚惠心。心调二。二坤体也。又益九五象云。大得志。志亦谓坤。故易林需之否云。志如死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