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而且第一个字就是观。毛泽东也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解开河图洛书的奥秘呢?当然,首先你得看看这张图了。你若连图都不看,就知晓其中的奥秘,这也太牛了吧?咱比不了你啊。你的这种做法,我不敢说你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至少我敢说你是在闭着眼睛说瞎话。你都没看这张图,不是闭着眼睛在说瞎话又是什么啊?咱读书少,你别骗我。下面先让我们来看看这张图吧。网络上这张图有很多,选那一张都可以,我随意挑选了一张,我们来看看这个河图与洛书。
我们前面讨论过,中华文明文化的思维逻辑的特征是运算思维的时空逻辑。这种运算思维是全方位的,不是片面的。所以,东方人画的图,东方人一眼就能看懂,这张图画的是什么。如果你看过我前面的一篇,你再看这个河图洛书,你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从图上我们一眼就能看的出来,洛书是生图,而河图是成图。中间是道。数则运行在其间。所以这张图,就是我中华人的运算思维的具体体现图。而这种运算思维的总则,则是生与成。从图上可以看出,虽然这种生与成,也是用数来表达的,但是这个数,并非是西方的数学逻辑。它体现的是生成逻辑。
成图很好理解,因为成图就是成像,就象我们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的一切,一眼就看出来了。可能你不懂这屏幕上是啥,但你能看出来,它就是一幅相的模样,肉眼很直观。然而生图则不同,它是变化的,你并不知晓其中的变化状况。这就象计算机的运行一样,你并不知晓当时的情况下,CPU的数码的实际运行状况,内存的实际运行状况。当然你可以说,可以监测啊。是的,你监测不还是要有画面吗?你可能会说,可以自动监测。这就有点无穷无尽的争辩了。因为无论如何,你最后不都是会得到一种结果吗?这个结果就是成,成而为相。所以河图是成象,是固定的相。而洛书是生,是运行状况。这种运行状况是不是杂乱无章的?当然不是了。我们有稳定的成像,当然会有稳定的运行。所以整个宇宙的运行,是由无始之初相,至万物之相,中间的运行也是稳定的。这三个环节,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是不可能链接起来的,这个链接链条出现断裂,我们就不可能看到万物。这就是河图洛书的时空逻辑。
河图洛书属于易。先来看洛书。洛书是生图。这张图当然不可能把时空逻辑全部解释清楚,但是它已经说明白了,易生阴阳的道理。而这对阴阳,并不是平衡的,平衡的并没有离开中心,比如五。不平衡的则向四周散开。虽然散开,但是它们的总和是相同的,并没有增加与减少。这里都是一对一对的出现的。比如2与8,4与6,3与7,1与9。这些阴阳,明显的不平衡。原因是什么?原因很简单么:3<7,2<8,4<6,1<9。若我们从1开始,顺着时针方向来看,则是1<9,8>2,3<7,4<6,而五居中,没有离开中间,因为它是平衡的。
为何能道生万物?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道生而成阴阳,或者说分裂成阴阳后,阴阳并不是平衡的,生是阴阳不平衡导致的。当然有一个是平衡的,那就是五,并没有离开中心,而不平衡的1,2,3,4,6,7,8,9,全部离开了中心。正是因为不平衡,从而生变。但无论怎么变化,总体则是平衡的。这就是易生万物,或者说道生万物的原理。因为不平衡而生变,或者说因变而不平衡,但万变不离其宗,总体而言,是平衡的。
当然有些人会说,既然洛书是生数,那就都是变数了。是的,洛书中所有的数都是变数,但是洛书中的数本身是成数。这个我在前面的一篇中就讲到过了。变数的本身是不变的。我们只有在这变化的过程中,找到不变的因子,我们才能摸清变化的规律。这就是洛书的意义所在。
要想搞清楚混沌系统的变化,我们必须观察到它的不变的本质。否则我们就无从下手。鲁迅说过,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理,宇宙中本没有河图洛书,但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河图洛书。老子也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你若啥也不想知道,河图洛书是没有用的,你若想知道一些事情,河图洛书则是有用的。
那么洛书给我们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阴阳虽然不平衡,但它是双生的。阴阳也不止一种,它是多种类的双生。阴阳本身是实体,本质是相。它们是离开中心而存在的。而中间的五,虽然是阴阳,但它并没有离开中心。阴阳的中心点在于易,但现代中华文明更容易接受的是道,所以以后改成道,这样让人更能理解。阴阳虽然离开中间的道,而生出了阳阳,或者说道裂变成了阴阳,但它的中心还在道上。这就出现了阴-道-阳的三相结构。这就是三进制的道学原理。所以从洛书来看,二进制是不完备的,三进制才是完备的,符合易理。
因为是生图,所以它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一对阴阳之间是不相等的:1≠9,2≠8,3≠7,4≠6。不仅不相等,它们正好相反。不是同一对阴阳之间更没有可比性,比如1≠2,且不是对称的。同理其它的也是一样的。在相与相之间,我们是不能说它们是相生的,比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四...,原因很简单,1≠2≠3≠4...,这就是洛书的意义之所在。
洛书为我们制订了一张生图,这张生图,是运算的过程。是道至万物的中间环节。这个运算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不是毫无规律可言的杂乱无章。
道生阴阳是全方位的,但全方位等于没有方位。所以洛书就强制设定了八个方位。阴四个阳四个,从而给这种运算进行了定位定点,用以观测整个变化过程的情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洛书这张生图的最大贡献。古人用什么进行定位的?当然是数了。这张图中的数,表现出来是则是八卦。古人把它叫先天八卦。
古人是如何定位的呢?那就是易。易者日月也。古人是通过观察日月的运行,而实现的定位。所以这张先天八卦图,也不是古人凭空想象出来的,是在观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可用。若不可用,先天八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先天八卦图,给我们描述了五对阴阳,这就是五行的由来。整个宇宙的运行,是在五行的基础上运行的。当然了,你说六行行不行?当然行了。宇宙中并没有五行,是人们强制的五行。你硬是说有六行,你高兴就好呗。别说六行了,你来个一百二十行,来个1024行,谁拿你有办法,只是别人不鸟球你罢了。明白我说的意思吗?就象十六进制一样,有什么不可以?只要你高兴就行。道双生阴阳时,是全方位的,这点是必须牢记的。
现代物理学的量子力学,与洛书是相通的。我们不能说古人发现了量子,但洛书就在那里,它的出现,早于现代物理学的。至于你怎么去理解它,毫无意义,也改变不了什么的。
我在易观那一篇中说过,易是宇宙航行的坐标。坐标是用来定位用的。这宇宙中有坐标这个东西吗?你认为世间的动物植物懂坐标吗?不信你去问一下它们,它们懂不懂X轴,Y轴,Z轴?它们懂不懂不知道,它们根本就不会理球你。这点我是知道的。
从洛书上我们可以看到,易生八卦,并非在一个平面上,而是有阴阳分层的,比如1,9这一对,3,7这一对,是属阳的,而2,8这一对,4,6这一对,是属阴的。根据阴阳理论,阳为上,阴为下。所以这些道生的阴阳,并非在一个平面上。只有五,则是在一个平面上。这就导致了阴阳的不相干性。因为不在同一个层级,所以不相干。亦即天是天,地是地。
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再来看河图就很简单了。
河图是成图。河图很明显,是三层结构。上一层是阳层,下一层是阴层,中间一层是平面层。五与十组成了一个平面。阳层是按1,3,7,9在运转,阴层是按2,4,6,8在运转。阴阳的运转方向是相同的,但起始点是相反的。阳层的起始点是从1开的,而阴层的起始点是从2开始的。这样的话,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本质上阴阳是同一方向在旋转,而我们观测到的则是一在向东旋,而二在向西旋,方向是相反的。
还是那句话,世上本没有阴阳,我们为了观察方便而假设有阴阳。
由于阴阳的不平衡,当它旋转时,我们就会看到阴阳的错配的现象发生。而河图是成图,当运转至河图的状态时,我们就会看到河图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一个稳定相,也是个成相。当然了,这个稳定态本身是不稳定的,所以随着时空的运转,它又会变化。所以由于阴阳不平衡,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是呢,对于人而言,人本身的存在也是很短暂的,所以相对而言,我们看到的万事万物,都是稳定的状态,看不到桑海沧田的变化。这就是河图,它是阴阳运动状态下的一个稳定相。
从河图我们可以看出,当河图出现时,由于阴阳的运转是同向而行的,所以会出现稳定的状况。这个稳定的状况,是相对的。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万物恒定的原理。河图揭示的就是成相。
从河图可以看出,一个杂乱的系统,在运行到一定的时刻,它就会出现稳定相。也就是说,当阴阳平衡运行时,或者说它的运行方向与轨迹相同时,就会稳定下来。
河图与熵增原理正好相反,熵增原理告诉我们,整个宇宙最终会走向热寂。而河图则告诉我们,宇宙由混沌而走向了稳定。
到 底那个原理推导的宇宙是正确的?当然了,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井井的条的,日月星辰的运转,山川河流的运行,无不透露出稳定的状况。谁对谁错,不是一目了然吗?
熵增原理代表着极化,而河图原理代表着平衡。整个宇宙的万事万物是平衡的,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热寂的现象不会出现,而归元的现象则会出现。
因为什么?因为阴阳是中心在向四周发散,离中心越远,用现代的语言来讲,就是能量密度越低,根本上就没有出现热寂那种高能量的的条件。所以熵增原理是一种在无限极化的条件下的理想状态,它没有可能实现的。因为洛书告诉我们,宇宙能量密度在中心,而不在边缘。为何,因为中心点才是生点。
说简单点,你想热寂,阴阳不跟你玩。
要想看懂河图洛书,必须要知晓易之生法与成法。若连生法与成法都不知晓的话,那没得玩。
还有一点,河图洛书是人类之书,不是天书。天书无字无图,你看球不懂。河图既然你看得到,看得明白,那是人类之书无疑。中华古人依照日月星辰的运行,而作河图洛书,揭示了宇宙运行的规律。这就是洛生河成之意。
你想知晓更多的信息,你可凝视河图洛书,它会告诉你宇宙的更多真相。
总之,河图洛书生于观,止于观。你把那些固定的数字算来算去,一辈子也算不明白。这事不仅我干过,古人也有很多人都干过。结果是还是搞球不懂河图洛书说的是啥意思。
从河图洛书可以看出,因为道而生阴阳,阴阳不平衡而引起了阴阳的运转。阴阳因为起始点不同而方向相反,并非阴阳是绝对的相反。实际情况是,阴阳的运转逐渐趋同,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相对稳定和世界。
宇宙正在走向有序,而不是无序。以后的宇宙将更加有序,而不是无序。原因是因为从洛书的道生时的不平衡,经过分清别浊,阴阳的运行,在某些时空会逐渐趋同而形成相。这样会逐渐稳定下来,形成后天八卦的模样。
从河图洛书中可以看到,热寂根本不可能在未来存在。因为没有产生热寂的条件。事实上,人类在太空中感受到的是寒冷,而不是热寂。
原因是什么?原因是阴阳是片面的,而道才是全面的。阴阳为子,道为母。这就是生的根本,也是成的根本。
道生阴阳,这个阴阳会有极点,而无法离中心太远。这就表现出阴阳的伸缩状态。阴阳对立,是道生阴阳导致的,阴阳互根,谁也离不开谁,是因为中心点在道,这是根据洛书推导出来的。而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则是由于阴阳的运转而发生的,是从河图推导出来的。
但是学阴阳学说的人,一定要注意一点,一旦阴阳从道中分离出来,其本质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阴阳的本性。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就是这个原因。从阴阳的本性而论,阴不可能变阳,阳不可能变阴。这是个铁律。你若不信的话,你看看洛书,再看看河图,这中间的1,2,3,4,5,6,7,8,9,这几个数字本身变化了没有?没有吧?若这几个数字变化了,那还怎么玩?
这里也要知晓一点,阴阳合为归道,为归元;道分为发散为生。从洛书可以看出,所有的阴阳都是对生的。所以《道德经》云,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这里要讨论的是,为何很多人非要用数学的加减来计算河图洛书呢?这样计算有用吗?后来的道学家,直接把数字给改了,变成汉字的。这样的话,看你还算不算。你总不能这么算吧?比如震+巽=兑。若这么搞,不是搞的易学,是搞的胡搅蛮缠学。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当然了,画出八卦是因为日月的运转而产生的,各个卦象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只是说,别把八卦当算术题来做,这样娱乐一下可以,当真就不好玩了。现代人把五行画成一个五角星,这就很搞笑了。五行是五角星吗?开玩笑的吧?
好在我们有计算机,我们完全能模拟出来阴阳的运转情形,通过计算机的运算,我们能更容易掌握其运行规律。
同理,现代科学亦是同样的道理。科学进行了很多假说,从而得出来了相关的结论。但你要想想,你的这些结论的得出,是不是有前提条件的?失却了条件,科学也只能抓狂。
所以呢,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探寻宇宙的理论体系,科学技术是人类探寻宇宙的理论体系。河图洛书是观天象而产生的,科学理论体系是观地象而产生的。探索方向不同罢了,但在探索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所以呢,个人认为,无论是河图洛书及修仙修佛的探索,还是科学的探索,都是有益的,方法也是可以相互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