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指迷途瘤仙神相 周穷士六奇轻财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

(明)陆云龙

 前言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八卷四十回,吴越草莽臣撰。今所见仅明崇祯元年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天津人民图书馆。此二藏本均缺第十三至二十一回,第三十五至四十回,计十五回,仅存二十五回。(目录四十回全,然与正文回目有此异,会不予齐一,以存原貌。)本书据一九九一年《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标点。原书正文卷端题“峥霄馆评出像通俗演义魏忠贤小说斥奸书”,板心鱼尾处镌“斥奸书”。书前有崇祯元年(1628)盐官木强人叙、吴越草莽臣自叙、罗刹狂人叙、颖水赤憨《斥奸书说》、峥霄主人《斥奸书凡例》及图像四十幅。正文页十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单边、有格。有圈点、眉批、旁批、回评。(仅录回评)

  作者吴越草莽臣即陆云龙,亦即峥霄馆主人,字雨侯,浙江钱塘诸生。曾刊刻、撰校、评定图书多种,如《袁小修先生小品》、《翠娱阁评选十六名家小品》、《合刻繁露太玄大戴礼记》、《翠娱阁评选种敬伯先生合集》等。均在天启崇祯间。自称“草莽臣”,寓意其身居草莽,未入仕宦,是一个热心学术文化事业的知识分子。

  这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书写魏忠贤自出身、入宫、受宠,到结党营私,擅专朝政、诬陷忠良、荼毒生民、纵欲挥霍的种种罪恶,大都以历史事实作依据。从万历十六七年起,到崇祯元年止,每回均标出事件发生的时间。而其叙述故事、演义情节,多小说家笔法,书中人物跃然纸上。题名为“斥奸书”,是借魏忠贤祸国殃民的历史教训,广布社会影响,“或以奸惩创其子弟”,“或子弟自惩自创其奸”,“未必有逊于诗云子曰之训也”。(《斥奸书说》)

  此书崇祯元年刊行于世,距魏忠贤事终不及一年时间,可知亦是一部反映现实颇为及时的“时事小说”。

  叙

  獬豸触邪,岂在樊之兽;屈帙指佞,乃挺生之枝。动植尚具直肠,齿发宁无血性。铜螭戴笔,固争可否于一时;草莽摛词,亦备是非于千。况大奸盗柄,视窃国如窃钩;群小阿私,等望尘于望岁。帷中借箸,头囊三木,竟坑剖柱之英雄;幕内牵衣,身备五刑,尽是梧丘之冤骨。宿干旌于鹤禁,肘腋藏奸;假节钺于貂珰,边陲胎祸。罗钳吉网,易一廷之肝膈,而飞舟依人;舜德禹功,倒天下之耳目,而浮云障日。浪思九锡,几欲以国化家;尽据三公,直将极富且贵。辇金四海,犹涎垂紫禁珍珠;痛毒九围,更下石朱宫嫔御。空中山之颖,颖秃而罪尚堪书;决东溟之涛,涛竭而奸终难洗。纵弹章仅可弹其万一,即案牍殊未诛其二三。丈夫负意气,何妨以直笔钩其隐肠;匹夫蓄忠肝,自须借新词掀其积秽。时挈君子心,度小人腹;每作肮脏语,写忠直肠。雕龙绣虎,非肯从争妍斗绮者后,自堕马腹泥犁。刻鹜糊鸢,直愿与褫奸剔蠹者群,窃比牛矶犀炬。此草莽臣不惜呕心肝而研此铁案,予木强人宁敢惜齿牙而奖其苦心。嗣此耕夫牧竖,得戟手而问奸雄,野老村氓,至反唇而讥彪虎。所为肃清朝宁,沛德寰区,则唯圣天子之威,群直臣之功。至于鼓醒草莱,提撕后世,则唯《斥奸书》之灵,草莽臣之力。彼固忘其罪我,予则窃附知音云。

  崇祯首元牛女渡河之夕,监官木强人书于燕子矶头。

  自叙

  予少负劲骨,棱棱不受折抑。更有肠若火,一郁勃殊不可以水沃。故每览古今事,遇忠孝图于谗,辄淫淫泪落。有只言片语,必记之以存其人。至奸雄得志,又不禁短发支髿立也。甲子偶阅邸报,见杨太洪先生劾忠贤疏曰:“嗟乎!蚁漏至于岸圻矣,乃思塞之乎?”犹恨佐之无愚公,使杨公徒作精卫,不意虞部且以杖毙,抚宁亦以直言夺糈,曰奸亦神矣。未几,杨公入网罗。而当日佐斗诸君,亦复骈首徇之,而复奸于植党虎彪柔骨而就鞭箠,奸于钳制台省俯首而受驱逐。置乳媪为耳目之奸,招忠勇为肘腋之奸,增镇守为捬背之奸,差河储为扼吭之奸,责乾子为喉舌之奸,太阿倒持,元首虚拥,徒扼腕于奸之成而国事几莫可为。乃天福我国家,潜夺奸人之魄。

  龙飞九五,若禹鼎成而妖魑形现。雷霆一震,荡然若粉齑,而当日之奸,皆为虚设。越在草莽,不胜欣快,终以在草莽不获出一言暴其奸,良有隐恨。然使大奸既拔,又何必斥之自我,唯次其奸状,传之海隅,以易称功颂德者之口,更次其奸之府辜,以著我圣天子之英明,神于除奸,诸臣工之忠鲠,勇于击奸。俾奸谀之徒缩舌知奸之不可为,则犹之持一疏而叩阙下也。是则予立言之意。崇祯元年午月午日吴越草莽臣题于丹阳道中

  斥奸书说

  奸已磔矣,斥之云何?盖奸生于贪,名利之薰心构之,贪生于习,父师之训课成之。古来课业,所读圣贤书,所行圣贤事,故奸亦罕出。今人则童习时,便诱之以黄金车马美女万钟种神富贵,泛此贪欲之心渐入肠肺,那得不见速化功名之地,便捱身进入颜厚腰折而甘作奸状哉!兹者,奸所由斥,自有圣主贤臣。奸之斥有书,具在爰书章奏,则奸诚磔矣。斥之云何?亦唯朝庙之词,必庄必简。庄则仅俗所不能解;简则村鄙所不能畅。且四海蒙其毒矣。未必悉其奸寰宇;快其败矣。未必详其斥。因役研墨作白舍人诗焉,岂以佐白蔄之未逮。夫亦为谏疏之鼓吹,文人墨士知必奉为一代信书,即村姑稚童,目中识丁与不识丁者,出口入耳,罔不知斥奸有成局,则因而或以奸惩创其子弟,因而或子弟之自惩创其奸。是书之所名斥者,正未必有逊于诗云子曰之训也。故不敢附之谓记、谓传、谓志,而表之以书,亦谓斥奸在书,聊以异于稗官野说云耳。

  崇祯龙飞中元日颖水赤憨书于峥霄馆

  斥奸书凡例

  一、是书纪自忠贤生长之时,而终于忠贤结案之日,其间纪各有序事,各有伦冝,详者详冝,略者略,盖将以信一代之耳目,非以炫一时之听闻。

  二、是书不敢言君德为尊讳也,不敢及鬼神杜诞妄也,不敢言惟薄戒亵昵也,不敢滥及存厚道也。

  三、是书自春狙秋,历三时而始成。阅过邸报,自万历四十八年至崇祯元年,不下丈许,且朝野之史如正续《清朝》《圣政》两集,《太平洪业》、《三朝要典》、《钦颁爰书》、《玉镜新谈》凡数十种,一本之见闻,非敢妄意点缀,以坠于绮语之戒。

  四、是书动开政务,半系章疏,故不学《水浒》之组织世态,不效《西游记》之布置幻景,不习《金瓶梅》之闺情,不祖“三国诸志”之机诈。

  五、是书得自金陵游客,其自号曰“草莽臣”,不愿以姓氏见知。曾忆昔年有头巾赋三正录秀才,有上御史之书御史,有拜秀才之牍。金陵固异士薮也。读是书者,幸毋作寻常笔墨观。

  峥霄主人识

  叙

  宇宙有两权,赏罚是非而已。赏罚乘权乃灵,是非唯公则重。上古有赏罚而无是非,岂无清议哉!朝廷之赏罚,即是非也。周纲解,素王兴。借笔舌为衮钺,赏罚乃化而为是非矣。嗣前以降,彰瘅明则物议息,魁柄擅则月旦尊。虽狡如莽,狠如卓,鬼蜮如操、懿,能夺天子之威灵,而不能窃士林之题品。朝廷有权,草茅有口,不相假也。

  明兴,刍荛狂瞽,咸资宸断,而是非遂并归于赏罚。二百年来,不畏黜陟而畏公评,诚以为圣朝赏罚之所从出耳。自魏、崔煽害,朋奸罔上,而明廷之劝惩,只以快私人之喜怒且以门户为囮,三案为阱,而史臣之议论并以饬奸宄之爱憎,赏罚是非几不在上而在下。向非圣明天纵,立殄大憝,亦虽然以五刑五用,快直道之民心,五服五台,著兴王之令甲哉,然如纶如綍,多为金匮石室之藏,章奏爰书,难入道路里板之耳。赏罚是非明于朝而晦于野,非所以著新猷而惩奸慝,此《斥奸书》所为作也。俾览此书者睹忠贞之受(礻闲)则涕泗欲零,见奸恶之横行则目眦几裂。见天道之好还,圣明之惩劝,则欲鼓欲舞,欲笑欲歌。提本来共具之良心,消屋漏欲萌之斁志,是则草莽臣以是非济赏罚之最于前,而因赏罚昭是非之公于后意也。至于借草茅之笔舌,彰庙□之神讨,直令薄海内外知赏罚是非原在上而不在下,则岂徒激扬黎庶,实以黼黻皇灵,斯又窃附尊王之意云。

  戊辰仲秋朔日,罗刹狂人题。

  (插图40幅)

  新镌出像通俗演义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目录

  卷一

  第一回 指迷途瘤仙神相 周穷士六奇轻财 谱忠贤少时事

  第二回 因债逼含愤割势 别妻孥弃家入都 万历十六七年事

  第三回 忆从龙新皇念旧 通阿乳进忠作奸 泰昌元年事

  第四回 谮言入南海扬尸 大权落东厂秉政 天启元年事

  第五回 大招亡命兴内操 广布番旗开告密 天启二年事

  第五回 大招亡命兴内操 广布番旗开告密 天启二年事

  第六回 张贵人因宠殒身 李成妃斥奸贬号 天启三年事

  第七回 斥异己连逐大臣 陷忠贞捉拿内翰 天启四年事

  第八回 杨左都劾奸数罪 万工部杀身成仁 天启四年事

  第九回 振台纲纠奸报国 拜权珰避祸图荣 天启四年事

  第十回 忌忠言祸移试录 陷东林诬捏天罡 天启四年事

  第十回 忌忠言祸移试录 陷东林诬捏天罡 天启四年事

  第十一回 计驱宰辅翻三案 逼栲中书乔画招 天启年五事

  第十二回 许州城吏部急友 姑苏驿给事寄儿 天启五年事

  第十二回 许州城吏部急友 姑苏驿给事寄儿 天启五年事

  第十三回 许显纯罗织排忠 杨左都沉冤毙狱 天启五年事

  第十四回 李织造畏奸陷正 高左都溺水全身 天启六年事

  第十五回 杀较尉苏民仗义 代输赃浙士轻财 天启六年事

  第十五回 杀较尉苏民仗义 代输赃浙士轻财 天启六年事

  第十六回 蓼州噀血骂奸臣 仲达遗书训弱子 天启六年事

  第十七回 熊治冈从容就戮 刘太守感愤吟诗 天启六年事

  第十八回 冒边功孽子分茅 假缉奸无辜被戮 天启六年事

  第十九回 兴大工滥开事例 广搜括播虐淮阳 天启六年事

  第二十回 水火灾天心示警 忠良退权奸怙终 天启六年事

  第二十回 水火灾天心示警 忠良退权奸怙终 天启六年事

  第二十一回 忠贤三旨杀知府 呈秀一语害铨臣 天启六年事

  第二十二回 搜富户兴狱黄山 两差官荼毒徽郡 天启六年事

  第二十三回 谋握边功差纪用 计收粮运任文升 天启六年事

  第二十四回 诬妖言枉斩同寅 颂功德遍灾土木 天启六年事

  第二十五回 陆监生媚配学宫 林祭酒拂衣帝里 天启六年事

  第二十五回 陆监生媚配学宫 林祭酒拂衣帝里 天启六年事

  第二十六回 耿兵备不拜触奸 刘抚台献谗卖友 天启七年事

  第二十七回 庆生辰群奸献谄 锦宁捷再锡侯封 天启七年事

  第二十八回 代修憾力倾国戚 亲行边威镇蓟辽 天启七年事

  第二十九回 假虎威崔郎纳赂 献美人乐工得官 天启七年事

  第三十回 请九锡谗谄贻讥 拜两侯孩提赐券 天启七年事

  第三十回 请九锡谗谄贻讥 拜两侯孩提赐券 天启七年事

  第三十一回 逐本兵巧窃大权 图居摄阴谋叵测 天启七年事

  第三十二回 侯魏攘窃大内宝 臣僚拥立圣明君 天启七年事

  第三十三回 巧荐腹心司大计 疏锄逆子出京华 天启七年事

  第三十四回 应风云群贤建白 迅雷霆大憝克清 天启七年事

  第三十四回 应风云群贤建白 迅雷霆大憝克清 天启七年事

  第三十五回 蓟州城呈秀投环 阜城店忠贤自缢 天启七年事

  第三十五回 蓟州城呈秀投环 阜城店忠贤自缢 天启七年事

  第三十六回 中外尽沾新德意 奸臣难保旧赃私 天启七年事

  第三十七回 科臣再疏出如杞 两弁拟辟报刘铎 天启七年事

  第三十八回 锄遗孽魏侯典刑 剪腹党彪虎罹罪 天启七年事

  第三十九回 枚卜金瓶襄盛治 诏驰幽窗雪忠魂 天启七年事

  第四十回 起耆硕生色山林 新德政欢呼四海 崇祯元年

  第四十回起耆硕生色山林 新德政欢呼四海 崇祯元年

  第一回 指迷途瘤仙神相 周穷士六奇轻财

    俯仰溯世运,治乱递倚伏。

    明良开泰象,播乱群阴族。

    城社据大奸,借丛倒威福。

    嬴秦鹿为马,捷足竞奔逐。

    蕃武断首领,膺滂困三木。

    炎炎成烬灰,常侍酿祸速。

    辅国秉唐政,伤残遍骨肉。

    太阿一旁堕,零落不可复。

    终令斗鸡儿,反掌唐宗覆。

    平辽肇童贯,青衣为金仆。

    丁董复表里,宗杜墟成屋。

    屈指巳蹶辙,燎然堪痛哭。

    所恃君志清,明达在耳目。

    频笑莫轻售,矧敢窃枢轴。

    常见升平时,讴歌满山谷。

  这篇占风单道宦官得宠,必然擅权乱政,败人国家。故此我明太祖高皇帝和阳起兵,金陵建都,灭陈友谅,缚张士诚,直捣元都,混一天下。鉴前代之失,立一铁牌在宫门首,上写:“内官不许干预政事。”不料后边司礼监渐渐夺了内阁票旨的职掌,东厂渐渐侵了锦衣卫缉事的权柄。正统年间有个王振,因恨侍讲刘球直谏,将他锦衣卫盆吊死了。又因薛瑄升为大理卿,嗔他不来谒谢,诬他放出人罪,几陷死刑部牢中。适值北虏也也入寇,不听众论,劝帝亲征,兵溃,陷帝于虏廷数年。及归,又有个曹吉祥,乘景泰帝病危,开南城门,复拥正统帝登基,改元天顺。后来恃功骄恣,圣上疏了他,他便同侄儿彰武伯曹钦、都督曹铎谋反,率麾下心腹达官勇士,大战长安门,兵败伏诛。成化年间,有个汪直,开西厂,擅拿主事杨士伟,出征建酋,直到巡抚磕头,侍郎扯腿。正德时,刘瑾擅权,逐内阁刘健、谢迁,又将尚书刘大夏、马文升、韩文,皆假传圣旨,问发充军,各坐罚谷下馀,妻儿俱陷追北.甚至京堂正卿,不难立枷致死。排陷缙绅。图谋不轨,这是我朝的宦官罪状,却未有如今日的魏忠贤。

  话说魏忠贤,原名进忠,北直隶河间府肃宁县人氏。他母亲生他时,曾梦猛兽飞来入室,因而产下。生得眉目疏朗,体干魁梧,声音洪大。母亲暗暗道他是个好人。到六岁时,要与他上学读书,他父亲道:“咱们甚么人家,有钱去读书?我自胡乱与他取个学名,留他在家拾些稻头儿,与人家看些牛羊,度得嘴儿过罢了。”那嫂子道:“这咱与他取个甚名儿?”老子道:“我常听得人道一句甚么进思尽忠,便叫他进忠罢。”两口儿商量一会,就叫他做进忠。这进忠却也乖觉,虽然不读书识字,见人说话,便也知得他就里,自也会说几句道理话儿,胜似个读书识字的孩子。光阴似箭,不觉已十三四岁。一日,与母亲在门首闲瞧,忽然有个道者,但见:

    头戴一顶班班驳驳箨箬冠,身穿一领纥纥绉绉栗色袍,脚踏一双千孔百孔草心履,腰系一条七接八接麻丝绦,右手捏一柄稀稀疏疏棕拂子,左手绾一面白白森森粉牌儿。上写:“无心恋财帛,有意访公卿。”

  这道者瘸着一只脚,瘸也瘸瘸将过来,把孩子瞧上一瞧;又瘸也瘸瘸将过去,把孩子瞧上一瞧。这妈妈子见了道:“师父,你莫不会相来?”那道者回道:“咱便是有名的神相李瘸仙,天下无二。”妈妈道:“既是神相,把咱孩子瞧一瞧着。”道者道:“这孩子咱已瞧来,他山根低陷,少年坎坷。所喜地角丰隆,中年荣贵。熊腰虎背,他时蟒玉围身,燕颔凤眉,异日威权独把。只是豺声蜂目,必好杀贪财,先主食人,后必自食。若能慈祥正直,可保令终。”进忠道:“先生莫不谎我?”道者道:“咱哄你钱来?”进忠道:“这咱不记的,先生可再说一遍。”道者依他,又说了一番。进忠道:“咱记得了。”那妈妈子走进家里,量了一升茹茹米来送道者。那道者笑了一笑,道:“原说不哄你钱,只临了几句,切记,切记!”道罢,瘸也瘸的依先瘸去了。老子家来,娘儿两个对他笑嬉嬉说道:“今日一庄诧事。”对老子数一数二的把道人相面事说了一番。那老子也笑道:“他逗你耍来,孩子又不读书,那得玉带上身?”妈妈子道:“他赚你钱来?你瞧那边张总兵,也穿蟒衣,他也不识个字;这里王太监,白森森玉带系着,他曾读书么?”老子回道:“若说张总兵,孩子学起武来,未可知;若王太监,他须不曾阉割。”三个又笑了一回,只见老子又笑道:“嫂子,咱也有一件事对你讲。东村冯老大见咱进忠了得,他生得一个女儿,叫做宝姐,说他乖觉,要把与进忠做媳妇子。咱道:‘怕养不媳妇子活哩。’老大道:‘说那里话,你不嫌咱穷罢了。’咱如今意待下一定何如?”嫂子道:“冯老大不是卖梨膏的冯秃子么?”老子道:“正是来。”嫂子道:“不要他女儿也是秃的。”老子道:“岂有此理。”次日,立一个麟家赵嫂子作媒,也用不多大盘盒,定了亲事。  撚指间,进忠年已十六,他却日日不归家业,在外与人跌钱儿、斗叶子、赌钱顽耍。老子大是看不过,对嫂子道:“进忠终日家不做营生儿,如何是好?想只是没个人羁绊他,不如与他成了亲,或者他肯在家过活。”两口儿计议了,又摆布了些礼物,仍旧央赵大娘送过去,说定做亲日期。那冯老大家道甚是艰难,却也趁水推船,并没拦阻。到那一日,魏家也请下了些亲戚结了花轿,只见亲戚们穿红着绿,宅子里灯烛辉煌,两下当日合卺。你看他两下少年夫妻:

    辉辉玉烛映流黄,楚馆飞来双凤凰,

    露浥银河飞白浪,霞生玉杵涅玄霜。

  两人拜了堂,做了亲,却也夫妻和睦,也孝敬这两老口儿,朝欢暮乐,一年有余。只是终久系他不定,反因这做亲,不免有了一两件好衣服儿,打扮得乔了些,越发赶入那起富家郎队里踢球打弹。他又会帮衬人家,人又要他作伴,走马宿娼,无所不为,却又被他插了多少趣,受了多少快活。不期乐伋悲生,万历十五六年,江南江北水旱频仍,河间府一带接着山东都夏麦无收,秋成绝望。但见:

    麦畦龟裂,野径尘生,白茫茫打头一望,何处见绿草青芜?静悄悄侧耳一听,那里有鸡鸣犬吠?携锄荷铲的,一个个愁眉束手,有地难耕。求雨的,望云的,一家扼腕抚心,叫天不应。村村绝火,似断寒食之烟,树树无皮,止剩槎桠之干。鸠为形,鹄为面,饿的七分似鬼,三分似人。留者死,逃者生,弄的十家门空,九家户绝。卖儿鬻女,得人收去是重生;杀子烹妻,若咽糟糠犹上品。

  这时这些跌钱斗叶的花子,死的死,走的走了;那些打球跑马耍子的,也穷的穷,苦的苦了。弄得个魏进忠,也只得寂寂寞寞,有一顿没一顿在家中打熬,却又遇着天行那老两口,都一齐身死。虽不曾念甚经卷,却也要胡乱埋葬,家里越发典卖光了。丈人与丈母也逃荒去了,并无倚靠。嫂子一日对进忠道:“大哥,你平时当老两口在日,全不做些营生儿,只去噇自家的嘴,如今连自己的嘴也没处去噇了,也思活动一活动些好。”进忠道:“嫂子,我也想来,当初我出去放头捉酒,也擢几个钱使。如今年成,谁来赌钱?待要做些小经纪,却也向来与这些有体面人走跳常久,不像模样,又没本钱。”嫂子道:“没本钱,怎不向房族亲戚那(挪)借些?”进忠道:“嫂子,房族中谁好似我来?”嫂子道:“难道亲族中还有不好似你来?只是你不肯破脸去。”进忠道:“我去,我去。”第二日,进忠起来梳洗,想了一会,先走到一家来。只见这家子呵:

    垒上为墙半已栅,编芦代瓦透风寒。想应有个相如在,烟雨萧萧四壁单。

  那进忠揭起这有半截没半截的苇箔,只见里面坐着一个半死不死的男子,却是进忠族兄,叫做魏志德。进忠便喏道,“哥。”拜揖,那汉子也答一个礼,半日出一个声道:“贤弟少礼。常久不见,你好么?”进忠道:“正是时年不好,甚难度日。”那人道:“我两日没饭吃了,仔(怎)么好?”坐了一会,进忠便起身。志德道:“贤弟,过了午去。”进忠道:“不消。”抽身作别,又这等趑趑趄趄的走到一家。只见一带疏篱,两扇柴门,气象倒也齐整。进忠走到里面,叫一声:“老三在么?”只见里边应道:“是大哥么?”那男子走出来,见了礼。正待说话,却听得里面两个孩子怪哭起来。那男子道:“嫂子不要打他来。”妇人里边应道:“谁打来?他在这里要吃怪缠,哭干我甚事?”男子道:“孩子莫哭,待停会买好东西你吃。”那孩子回道:“只把我碗饭罢。”进忠听了,似心上椎一拳的。只见老三道:“哥,这两个孩子是你侄子,只因年荒,饭也不能够与他吃。哥,你往来多,有大户子弟,替兄弟那借一二两,度度荒,待熟时加倍奉还。”进忠道:“我正没寻主儿处哩。”只见里面拿出钟茶来,进忠吃了,便起身。思量要借没处借,要回不好回,只得再向傅家妹妹走一走。看看行来,恰好妹子领着外甥傅应星,站在门前,看见进忠,慌忙邀到家里坐下。道:“甚风吹得哥来?嫂子好么?”进忠道:“只为我平日不做营生,积趱得家私,又撞着老两口儿丧事,家里柴米不敷,嫂子也时时抱怨,逼我出来问人借些钱米。恰才到老大、老三那里,似得我借他些才好,缘何有得借我?”那妹子回道:“老大穷得紧,老三儿女重大,就是你妹夫也挣挫不来。昨日拿我一只金包头果子头簪子,值五七钱银子,典得一钱二分,籴六升小米。停会先拿几升与哥哥,又拿几个钱,叫小厮买了碗烧刀子,里面去煠出碗不出渣豆腐拌着两片野菜,端在桌上,与进忠吃。又道:“哥想没吃饭?”又拿出两碗照得人脸儿的稀小米粥来,进忠吃了就行。只见他妹子果然里边柳条栲篓内,拿出三升小米来。进忠把两袖装了,作谢妹妹回家。正是:

    饥时得一口,胜似饱时得一斗。

  进忠一路走,一路想道:“破了一个脸,借得三升米,能得几餐吃?”一头走,不觉的右边袖子渐渐轻了,低头一看,却是老鼠把袖底咬了一个小洞,漏了一半去了。要去拾时,米又细,风沙又遮住了。进忠也只得叹口气道:“又没了我几日粮。”要并过这袖来,恐怕狼藉;要补这洞,又没针线。正站在道儿上没主张,远远却见一后生,骑着一匹驴,手内绾着一吊钱,跑近进忠跟前。那后生见了进忠,跳下鞍施礼。进忠打一看,却是个远房侄婿杨六奇。那后生问道:“你老人家在这里做些甚么?”进忠谎道:“东村头王小哥欠我八百钱,去讨,没有钱,拿这几升米还我。袖在袖中,不料袖底开了点线脚,倒漏去二三升,故在此瞧。”因看着六奇道:“这荒时里,还有这等大吊钱?”六奇道:“不瞒你老人家说,是向城里孝王公家借的。”进忠道:“似你有处借,咱却向谁那得来?”六奇道:“你老人家要钱使么?拿去罢,我再借。”进忠道:“怎么你借的来我都拿去,分三百给我,还时我照例凑还罢。”那六奇却也会做好人,道:“你老人家自将去,谁要你还来!”说罢,解下三百钱来递与进忠。送进忠走了几步,他却上驴而去。这正是:

    十处干求九处空,谁知邂逅遇英雄。

    无心插柳柳偏活,有意栽花花不红。

  毕竟魏进忠拿钱米回家怎么使用,且听下回分解。

    向《西湖志》中有《魏监传》,近谀;近有小传,近诋,而且不根。兹则参之北人之传闻,为奸党发身之实录。

    此回自幼及长,欢乐与穷愁毕具。叙得不烦不简,入理入情,点缀灵巧。远可以齐《水浒》,近则《金瓶》,诸传不足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