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凤凰丹山双庆寿
明月台
版本:
清咸丰六(1856)年原稿本。十二回。
作者:
烟水散人,翁桂,字凝香,洞庭东山人。
内容:
作者以裴既寿、甘百善一反一正角色的故事,诉求本书主旨:逆子絶天伦,佳儿金榜登。
序
第一回 凤凰丹山双庆寿
第一回 凤凰丹山双庆寿
第二回 麒麟玉洞两呈祥
第二回 麒麟玉洞两呈祥
第三回 昧真性蝙蝠殒命
第三回 昧真性蝙蝠殒命
第四回 现本相顽石生胎
第四回 现本相顽石生胎
第五回 崔员外家破人亡
第五回 崔员外家破人亡
第六回 裴四郎无儿有子
第六回 裴四郎无儿有子
第七回 万卷书魂游幻境
第七回 万卷书魂游幻境
第八回 甘百善巧遇良缘
第八回 甘百善巧遇良缘
第九回 裴员外养虎伤身
第九回 裴员外养虎伤身
第十回 风雨子恩将仇报
第十回 风雨子恩将仇报
第十一回 万卷书金榜题名
第十一回 万卷书金榜题名
第十二回 甘百善洞房花烛
序
“沧海桑田尚变迁,人生能有几多年。世间好事忠和幸,臣报君恩子奉亲。”四句提纲言其世道无常,沧海桑田尚易变迁,岂况人生在世,无有百年之乐。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为臣尽忠,为子尽孝,愿留芳名,莫存骂世。
若论为官作宰者,宋朝有个奸臣秦桧,风波奸险,忠良被害,徽钦蒙尘于他域,国家颠危于旦夕。今看岳武穆墓前之榜样,孰不知忠奸之区别哉!此亦脍炙人口,人所共知,岂非流芳千古、遗丑万年者乎?若论人之立身,无论士农工商,以孝为本。然孝亦无穷:以舜帝之孝,感格天心,所以舜之为舜也,孝名万古,人莫所及﹔而今惟以顺而则为孝也。
窃谓天地生人,劳而不劳,父母生子,不劳而劳。安能推及胎养之劳苦、抚育之辛勤哉!继而疾病痘疹,恐其不寿﹔延师课读,恐其不精﹔风寒恐其不暖,饮食恐其不饱……诸如此类,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及其长也,子反呼喝其亲,抵触其亲,以亲爱为寻常,视亲慈为应得。呜呼!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物类尚具良能,木本水源,人生反昧至性!当知爱我如掌上之珠,惜我如身边之玉。十月怀胎,三年乳哺,恩莫大焉。其间另有贫家衣食不相继者,或少母苦节扶孤,老父积劳训子,情景酸楚,尤为刻骨。而人子全无体贴,使亲嗟贫叹老,满目凄凉。皆为养儿待老,积谷防饥,只道暮年有望,谁知子绝天伦。伤心痛目,血泪交流。甚之更有一种无妄之流,养其身不能养其心,杀其身不能变其心。翅羽全翎,远走高飞,逃亡在外,到处安身,若无父母,石孔生来。诚谓养虎伤身,恩将仇报。此等之流,无父无君,无法无天,更为化外,异乎禽兽之不如也。甚至骨肉之间,而子有悖逆之言,恩已断,义已绝,而犹冀其一悟,望其一改,不忍遽斥其非,易暴其恶,俟其回心转意,饮水思源,以待将来。岂期竟有弃父之子也!天下有不容弃父之子,而容有弃子之父。而今天地翻常,世道不同,非但无弃子之父,而竟有弃父之子,然理之所无而事之所有者,不可言而道也,天地之间岂所容哉!
毕竟忠者死忠,孝者未尝不死孝。可以死而死,则死为孝﹔不可死而死,则死为非孝。故孝子爱其身于亲存之日,恐亲之生无以养也。有不登高、不履险、不临深、不远游之戒。爱其身于亲亡之后,恐亲之死无以葬也。是以忠者不待命,孝者不待嘱。而不忠不孝者,虽以生君之命、生父之嘱,亦复何益哉!世有孙子森森而亲不免于饥寒者,以兄弟共养一父母,犹或史诿其弟,弟诿其兄。而区区一个儿,能为两口之所依倚,则子平日之孝于其亲者可知也。如其不然,亲之于子,今日依之倚之而不应,明日依之倚之而又不应,于是伤心绝望,誓于此生不复以子为依倚。父不得已而仍但依倚其母,母不得已而仍但依倚其父。如是而有儿与无儿何以异?儿之在家〔不在家〕又何以异乎?甚者,亲不依倚其子者,烦其子﹔子反以依倚其亲者,累其亲。然则有儿反不如无儿之乐,儿在家反不如不在家之省父母之忧,而欲父母之思之,岂可得与?伤心哉!
但凡人之大困大苦,气愤不平,郁结不舒者,或一诗、一歌、一吟、一咏,借端发泄,以消胸中块磊,以畅其志者乎?是以左邱明失目而著书,司马迁腐刑而作史。屈原之离骚,庄周之荒唐,皆由此而设也。余本布衣寒士,草野村夫,安知翰墨中之滋味耶?安敢与前贤先哲为匹哉!不无胡诌乱道,嚼饭喷蛆,闲暇无事,乱说因果﹔移花接木,指鹿为马,借形描影,将无作有。庸言俚鄙,不知云何。若东施之效颦,用狗尾而续貂,敢为世人嗤笑云尔。时在
咸丰六年初伏日洞庭东山烟水散人凝香
翁桂着于萧县草野书轩之南窗下
自序
《明月台》者,何谓也?世间每有《清风亭》之事传,聊就今人演陈迹,未知真乎假乎?既有《清风亭》,岂无《明月台》?则祸因恶积,福缘善庆,一善一恶,立见分明。不知是耶非耶?是以谓之《明月台》。《明月台》何为而作者?无非从忠孝节义、悲欢离合之中,生出渺茫变幻、虚诞无稽一段因由,借端借事,惩劝醒世之谓也。作书者谁耶?乃烟水散人自谓之也。
第一回 凤凰丹山双庆寿
话说四川峨嵋山之东,有丹山者,乃凤凰朝立之处。山之玲珑剔透,峭壁悬崖,镶嵌若装饰,颜色如彩画﹔似宝非宝,似石非石,诚天然而成者,精莹夺目,光彩射人。人迹罕到,莫敢近焉。其间树木重杂,松柏参天。其山之半有亭,名曰清风亭,即昔年雷击张继宝之处,人皆称望恩亭也。亭前有一泉,谓之饮凤泉,清流湍激,彻底澄清。一片水光,若皓魄之长空,玻璃之世界,照彻肺腑,为之寒胆。凤凰憩于亭而饮于泉者,此也。其泉下有一溪,一泓清水,如山腰玉带,谓之玉带溪。自西北由南而至东,萦绕半围而圆者,十有余里,则水之泻于凤凰池也。其水较弱水无异,一尘不染。水之无情,一鳞不产故也。其亭、泉、溪、池内外,碧梧翠竹,古柏苍松,琪树萱草,奇花异葩,四时不谢之花,八节长春之景。乃凤凰林也。其山之高,不亚于峨嵋,其山之幽,莫逊于蓬莱,堪胜凤凰幽栖于此也。
凤凰乃禽中之长,凤雄也,凰雌也。自西池王母蟠桃大会之后,三月十五日,乃凤凰之生辰。是日清晨,凤凰朝阳。当旭日东升之时,立于丹山之上,鼓翅伸颈,长鸣一声,声彻云霄、然后各鸟飞舞而来。顷刻之间,群鸟毕集,俯首鹄立于丹山之下。各鸣一声,若嵩呼朝觐之意,环立左右,尚未散班。忽然凤凰二鸟各展凤目,细察群鸟,惟独蝙蝠不到,大叫三声,跳跃不已。立向各鸟云:“今当寿诞之辰,群鸟毕集,何独蝙蝠小么妄敢违法不到,大失礼体,与无父无君者何异!”即发愤谕一道,差衣冠禽百舌鸟带领神鹰前去擒获来山,以正其罪。
自衣冠禽等展翅飞到武彝(无义)山迷性洞,洞口有蚊子苍蝇急忙通报进去。蝙蝠迎接天使。凤凰谕下,跪听宣读。诏曰:
我凤凰乃禽中之长,鸟中之王,自凤鸣于歧山,衔书于孔丘,得其书而传其道。世称至圣,为万代帝王之师,其衔书之功莫大焉。凡我禽部,百鸟钦仰,群丑威伏。今本爵寿诞之辰,群鸟莫不飞舞前来,恪尽职守,何独蝙蝠小么,违法慢礼,罔知伦化,藐视王章,大千法纪!飞速擒获,以正欺灭之罪。钦此钦遵。
读罢之后,百舌鸟吩咐将蝙蝠拿下。蝙蝠施礼躬身,说道:“天使息怒。我蝙蝠四足而两翼,昼伏而夜行,本非禽属,其奈我乎?且世人图我之形,为万福之宗,借我之名,为吉祥之首。诚为美誉,自以为无匹者也。不知禽乎兽乎,自古及今,孰不知之?请回山复谕。”一派谬言悖礼说得众鸟无言,只得回山缴谕。
这凤凰正憩于碧格之上,大鹏、衣冠禽等俯仗碧梧之下,鸣其曲折。凤凰听罢,说道:“惟独此类非禽非兽,乃化生之流,诚禽兽之不如也。我部卵生之中,另有一种悖逆不仁无情之鸟,鹰嘴长啄,伶牙俐齿。其母抱子之时,在巢中不饮不食,公鸟寻食,衔而喂之,苟延性命。抱之七七四十九日,小鸟出壳,其母则死。其小鸟先啄其眼珠,后食其皮肉,然后五脏心肝,食其净尽,则小鸟毛羽全翎,飞舞上下,任意往还。安知乳哺之苦,实为惨然之至。谓之不孝鸟也。”正言之间,忽听林外鹤泪猿哀。差把林神鹰前去查看。只见猿猴跳跃而暴吼,仙鹤飞舞而乱鸣。神鹰喝住问道:“到我丹山,所为何事?”猿猴将帖留下,翻筋斗而去。未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